1402年七月,朱棣即位,次年改年号永乐,朱棣即位后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国家日渐强盛,明王朝威名远播。
一日,朱棣夜有一梦,梦中一只白凤自西方飞来,盘旋在自己头上不停的鸣叫。次日朱棣找人来为自己解梦,那人听后,想了想,欢喜道:“恭喜陛下,这是大吉之照,陛下承天子之命,自然是真龙,夜梦白凤;所谓龙凤呈祥,不久就会有好事自西方而来。”朱棣听后大喜,赏赐了这个人。
永乐元年(1403),一队来自西方拜占庭帝国的使节来访,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公主艾琳娜。艾琳娜小时候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后便对神秘的东方产生了无数的幻想,所以当听说父皇要派人去东方后便毛遂自荐,艾琳娜的父亲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便同意了。
朱棣在皇宫以极高的礼仪接见了他们,刚一见面朱棣便被艾琳娜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吸引;艾琳娜也被朱棣高贵威严的气场所吸引。二人四目相对,一种莫名的情愫在二人心中迅速升温。这次见面之后不久,朱棣纳艾琳娜为妃,两国永结秦晋之好。朱棣在国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同时大赦天下,赋税减免三成,百姓都称艾琳娜是福星下凡。
婚后,二人的生活很是甜蜜和谐,朱棣每天都会为艾琳娜讲解东方的文化,艾琳娜也会说一些家乡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当朱棣批阅奏章时,也是佳人作伴,红袖添香,好一对神仙眷侣。
所谓一家欢喜,一家愁。艾琳娜得宠,这可苦了其他的妃子。日子久了,就有些妃子开始在徐皇后面前说艾琳娜的坏话。平时也有些妃子趁朱棣不在时,找艾琳娜的麻烦。艾琳娜也深知这里面的道理,但她天性善良,不喜与人争斗,所以对其他妃子的小动作就没有理会,还时常劝朱棣多去其他妃子那里,以解她们的相思之苦,奈何朱棣已经对她情根深种,已是容不下她人。艾琳娜对此是喜忧参半,在日常与其他妃子的相处中更是谨小慎微。只要一有机会外出,艾琳娜就绝不会放过。
当时在国都有一和平许愿池,百姓们平日里有什么愿望都会去那里祈福,据说多有灵验。这里的香火也就很旺盛,这里也成了国都中最热闹的地方,艾琳娜很喜欢到这里来,可是嫔妃们都是很少能出宫的。但朱棣给了艾琳娜这个特权,一是他特别的宠爱艾琳娜;二是这里艾琳娜一个亲人都没有,整日呆在宫中难免思乡成疾,自己又不能整日陪在她的身边。于是朱棣就派了几个高手或明或暗的保护艾琳娜。
艾琳娜到和平许愿池来,起初百姓都很拘谨,但日子久了大家渐渐的就习惯了。艾琳娜乐善好施,每次来见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她就会派人去帮助解决困难。慢慢的大家都熟悉了这个菩萨心肠的皇妃,甚至有传言说艾琳娜就是这和平许愿池的池神显灵。艾琳娜的美名渐渐的传播开来。
李贵妃和王贵妃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到徐皇后面前告艾琳娜的状。说艾琳娜在外面丢尽了皇家的脸面,给皇室抹黑。二人更是编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事情,说的是声情并茂。徐皇后果然上当,便找了个机会和朱棣说了这件事情。朱棣考虑再三后,便告诉艾琳娜以后少出去几次,艾琳娜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从此只有过节时才会偶尔出去,再不似以前那般。
斗转星移,转眼间就到了中秋佳节。当晚明月高悬,几朵云彩偶尔飘过,将星光遮住,更加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朱棣与众妃子相聚于香梅御园中品酒赏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妃子提议要为朱棣跳舞助兴。可是这可难住了艾琳娜,原来众妃子早就商量好编排舞蹈却唯独没有告诉艾琳娜,就是为了让她当场出丑。随着音乐响起,艾琳娜也只好硬着头皮表演。起初她还无法适应节奏,配合众人的舞蹈。渐渐的,艾琳娜适应了节奏,她开始跳起了家乡的舞蹈,舞姿时而婉约轻缓,时而热烈奔放,配上她那出众的气质,就像是奔月的嫦娥,下凡的仙女,周围的妃子都成了伴舞的了。
此情,此景,此佳人,看的朱棣是心神摇曳;舞蹈跳完后,朱棣大声叫好,心情大悦。随后众人继续品酒赏月,也有几个妃子自己编排了舞蹈,但都不如艾琳娜跳的精彩。又过一会,众妃子只见朱棣眉头深锁,还不时叹息。妃子们以为朱棣是不喜欢她们的舞蹈,便自请罪。几番相问。朱棣才说:“朕不是怪罪你们,朕只是想到京郊已经一月未曾下雨,眼看百姓们要颗粒无收了,而朕却在这歌舞升平,真是愧对先祖。”众妃子都是大赞陛下爱国爱民,皇后也劝朱棣不要太过忧愁,龙体为重。艾琳娜抬头望了望天,说道:“陛下不必担忧,明日必定下雨。”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众人都看着艾琳娜,一脸的不信。李贵妃说道:“你少在这胡言乱语,要知道欺君可是要杀头的。”朱棣沉着脸点点头,表示赞同李贵妃的话。就算他再宠她,也不能任她胡来。艾琳娜见无人相信自己,就连深爱之人也不信自己。便说:“臣妾愿以命担保。”朱棣怒道:“好。”说完这话朱棣便后悔了,自己与她较什么劲呢!但君无戏言!他是无法收回成命的。
朱棣想了想说道:“你有什么要求么?”朱棣想让艾琳娜能借此下坡,认个错,自己责怪两句此事就可过去。
艾琳娜却说:“臣妾别无他求,只想在和平许愿池那祈雨。”
朱棣一听这话,火冒三丈,说道:“好,准你所求,哼。”众妃子见此都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随朱棣而去。只留下艾琳娜形单影只,一行清泪划破了夜的寂静。
第二天,艾琳娜要在和平许愿池祈雨的消息传播开来,很快周围便聚集了大批的人群。朱棣也调来了官兵维持秩序,场面热闹非凡。艾琳娜着一身白衣,手持海马法杖,似九天玄女下凡,原本吵闹的街道顿时安静了,她缓步来到和平池旁,双手持法杖,俏脸向天,嘴里开始念起不知名的经文。不知过了多久,众人别说是雨,天上就是云彩也没有几朵。百姓们都开始为她担忧,朱棣亦是攥紧了拳头,只有几个嫔妃嘴角挂着一丝笑容。
又不知过了多久,突然狂风四起,天上的乌云骤聚,须弥之间电闪雷鸣。很快大雨倾盆而下,百姓们一边欢呼,一边找地方躲雨去了。朱棣带着艾琳娜躲进了和平庙之中,朱棣此时有许多话想问,于是他喝退左右,只剩艾琳娜和他。朱棣揽过艾琳娜,一声轻呼化解了二人的隔阂。二人相互依偎,一边述说。
朱棣了解到:原来艾琳娜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对天文气象颇为精通,那日夜观星象,料定今日必定下雨。朱棣又问:“那你说的那些经文是什么?”艾琳娜说道:“那是我用家乡的话在为你祈福呢!人们都说那池子有求必应很灵的!”听到这,朱棣将她紧紧的揽在怀中。
然而一只冷箭无声无息的射向朱棣,艾琳娜却看到了,于是她用身体挡住了那支箭。鲜血染红了白衣,朱棣抱着爱妃躲了起来。卫士听见响动,就开始了行动。一会便将刺客五花大绑了回来。朱棣说道:“解药给我,我不杀你。”刺客笑道:“杀你不成,我愧对建文帝的厚恩啊!”说完便咬舌自尽。
朱棣找来宫中最好的御医为其医治,经过一昼夜的努力,总算将毒稳定住了,但却无法根治。
朱棣看着花容憔悴的爱妃,心疼不已。艾琳娜见朱棣来看望自己,急忙将被子盖上。说道:“陛下回去吧,我只想让陛下记住我美丽的容颜。”朱棣也不忍打扰她休息便说:“你好好休息。”
第二日,朱棣发现艾琳娜竟然不见了。原来艾琳娜深知自己的情况,不愿让朱棣看着自己死却无能为力,于是拿着朱棣给她的金牌连夜出宫,还留下书信说等她病好了就会回来,让他不要为难其他人。朱棣赶忙派人搜寻,却无果而终。
朱棣日夜思念,最后命人依照艾琳娜的形象刻一尊雕像立于许愿池旁,以解相思之苦,也供百姓参拜。一日,朱棣找来郑和,对他说:“朕昨夜梦见爱妃于西方海岛之上,朕想派你出海远航,一来宣我国威,二来替朕找到爱妃。”说完紧紧的攥住了郑和的手。
于是,郑和于1405年7月11日带着他的使命开始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