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钓鲨鱼的男人
作者:王瑶
杨杨,本名杨帆,一个生活被钓鱼占据了大半的人。一张照片上,杨杨坐在船边,两只手一上一下地扶着横放在腿上的一条大鱼,一条在我看来有一头猪那么大的鱼。然后,他嘴巴咧开,露着白白的牙齿。
很显然,他极为开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对于未知的东西人们本能地想要去了解。但是探险不同,它也许会产生你难以承受的后果。所以,人人都有好奇心,但却不是人人都愿意去冒险。在这个少数群体中,杨杨算是一员。
从大海的礁石上跌落、航行中途船只耗尽燃油、海钓者摔伤或被钓具弄伤……这些,都是海钓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矶钓,也就是在礁石上钓鱼,是海钓的一种。其危险之处在于,礁石异常湿滑,并且几乎没有平整的落脚点,海钓者从船上下到礁石上困难重重。同时,海浪的不可控制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每年都有矶钓的钓友被海浪卷走。
当然,船钓同样会面临各种危险。
有一次在新西兰的外海钓鱼,风浪很大,船的左右摇摆角度可以各达60度,随时有侧翻的危险。杨杨跑去问船长,在这样的风浪中是否安全?船长的话是:“我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船是安全的,但是否要在这样的天气中走出船舱去钓鱼,这就要由你们自己决定。”当时船上有八位钓手,一片静默之后只有杨杨选择走上甲板去钓鱼。他很难描述自己当时的那种心情,似乎只是一种纯粹的挑战欲望,迫切地希望能够在这样的极端状况下钓到一条鱼,整个人莫名地兴奋。但当杨杨真正站到甲板上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海洋的恐怖:船身猛烈地摇晃,杨杨根本无法站稳。迎面打过来的每一排海浪都远远高过自己的头顶。如一堵水墙席卷而来,触目所及,整个世界都是海洋,从天上到地下。似乎下一刻船只就要被大海吞入腹中。这个时候,他的两位朋友从船舱中踉踉跄跄地走了出来,来到他身边后死死拽住他的腰带,帮他在船上保持平衡
杨杨确实很喜欢冒险,但这不代表他对周围人不负责任,也不代表他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的人。他很理智:“首先,我会去征求船长的意见。其次,我不会要求我的同伴陪我一起去冒险。”
生活中亦是如此
杨杨大学毕业后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25岁开始自己开广告公司,一直到现在。广告公司差不多做了12年,到了最近两年,杨杨在有意识地缩减自己的工作,实质上已经脱离了广告行业。处于一种闲云野鹤的状态中。
在做广告公司的过程中,杨杨觉得自己其实并不适合做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他更善于专注地做好某一件具体的事情,策划或者实行某一个项目。这种不匹配的感觉让杨杨感到不适,与此同时,这种工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广告公司属服务行业,遇到客户有紧急情况时,所有的时间安排都要以客户的需要为转移。凌晨两三点钟下班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平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整个人身体疲劳无比。精神方面又常常陷入一种见不到家人的焦虑中。最重要的是他天性中爱好自由、不受束缚的因子完全被压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个人兴趣和生活与工作之间的这种格格不入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用杨杨的话来说就是“我还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但我很确定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他最终下定决心,把公司委托给朋友打理,要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他给了自己两年时间,也算做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段用于“放下”的时间,去休息、思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目前,杨杨很享受这种惬意的生活状态,做着一两份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兼职,有充分的时间和朋友一起出海钓鱼。也可以带着女儿去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一节海钓课……如今,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杨杨依然不大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并不着急,他觉得生活中会有很多机缘巧合的东西,所以也并不想给自己现有的生活做过多无谓的设想。
过程。是一种快乐!
在杨杨看来,海钓已经成为自己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给生活带来了无以言喻的快乐。
钓鱼的乐趣是什么?杨杨觉得最大的乐趣在于过程的戏剧性。你可以感受当下,却永远无法预知结果如何。
有一年。杨杨和朋友们去澳洲的圣诞岛出海钓鱼。行程基本顺利,整个钓况也基本不错,可以打七十分,可惜之处就是既没有钓到目标鱼,也没有一条一百斤以上的大鱼上钩。所以心情还是有些小沮丧。第二天要乘飞机回中国了,晚上吃完晚饭,船长忽然问他们是不是想要再玩一会儿,杨杨异常惊喜,顿时感受到了落选的比赛选手被告知可以参加复活赛的戏剧感。之后,那天晚上的钓况异常顺利,没有多久杨杨就遇到了一条大鱼。直觉告诉他,这可能会是自已有生以来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于是他兴奋异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条鱼拉上来。但是这条鱼非常重,杨杨一直拉线拉到体力快要透支。随着大鱼被钓上来的最后时刻的临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但就在最后一刻,离海面还有二三十米的时候。杨杨忽觉手下一轻——鱼线被水下的铁链磨断了,大鱼逃之夭夭。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一下子从刚才的巅峰狂喜状态跌落到了情绪的谷底。那种难以言喻的沮丧与失落,让这个大男人恨不能仰天大哭一场。杨杨觉得也许错失了自己这辈子所能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
事后回想起来,杨杨觉得这条600斤重的大鲨鱼固然值得一提。但更有乐趣的似乎是当时自己那种百分之百的精力倾注,以及这种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境遇和心情。似乎是受到了某种暗示,坚持下去不放弃。生活终会给你想要的东西。
相对于淡水钓而言,海钓者更多了一种无惧无畏的冒险气质,同时他们也没有丢掉垂钓者普遍拥有的那种平静与耐心。这种海钓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他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他相信人生很奇妙,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机缘在其中,也许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许只是在某一刹那,所有的一切都会以一种无比清晰的面貌呈现在你的眼前。
钓鱼是在钓什么?
杨杨一直觉得淡水垂钓是更符合东方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其自然环境不会太过恶劣。垂钓者要有老僧人定般的状态,抵抗自己内心的焦虑与急躁。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流传。
西方则不同。由于其生产资料的不稳定性,海洋文明是一种向外扩张的文明类型。冒险与勇气是其天性,也是海洋文明所崇尚的品质。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或者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文学作品中一种最典型的海钓行为,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搏斗,也是人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坚持。在这种文明中,挑战困厄是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
也许正是这一点契合了杨杨性格中的冒险因子。
如今的杨杨还是在随心所欲地过着他的间隔年。有时候很清闲,可以跑到幼儿园向小朋友们传授海钓常识;有时候又很忙,甚至没有接电话聊两句的时间……他似乎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并且也不急于知道,但似乎已经做出了最契合自己初衷与本性的人生选择。他很敬畏生活,觉得一切自有安排,只需要在某种机缘到来的时候顺势而为。无论是挑战还是机遇,他都欣然接受;他又热爱生活,既然眼下自己喜欢海钓,那就不妨沉浸其中,努力享受它带给自己的乐趣。让这种幸福感更加长久一些。
永远不紧不慢地生活,不再因为无法预知的未来而焦虑迷茫,也许这就是一个男人的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