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如今,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然而,他们的精神、思想、信仰种种,却不会轻易被雨打风吹去。哪怕是他们生命“最后”的故事,读来也格外动人。
1950年12月19日晚,傅斯年穿着一件厚棉袄伏案写作,妻子俞大彩坐在对面缝补他的袜子。因为傅斯年次日要参加两个会议,俞大彩催他早点休息。傅斯年说,他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办的杂志写稿,希望尽早拿到稿费,“稿费到手后,你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翌日,在台湾省参议会上,傅斯年因脑出血猝然弃世。没多久,董作宾将稿费交给了俞大彩,说:“这就是那笔稿费,先生嘱托我交给你的。先生跟我讲了,自从你嫁了他,没过上舒心的日子,这篇文章的稿费,是要留给你贴补家用的。做棉裤之说,只是先生的托词。”这时,俞大彩泣不成声。
1962年2月22日,胡适嘱咐秘书王志维替自己物色一所房子,他说:“我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我在南港住的是公家宿舍,傅孟真先生给‘中央研究院’留下来的好传统之一,就是不准在宿舍打牌。我也不应该不遵守傅先生留下的规矩。”王志维听罢,很是感动,第二天便开始四处联系。但房子还没有着落,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举行的第五次院士会议上,胡适便因心脏病猝发倒地,含笑而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贤人之范,愈久弥珍。这就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最后”的故事。诚然,这一个个小故事不及先贤全貌之万千分之一,但他们的卓识、桀骜、温情、襟怀、廉洁、仁爱,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成为我们民族记忆中最温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