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舟舟教育培训网!
舟舟教育培训网

一站式教育培训

招生与学习平台

名人读书趣话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故事会   2024-01-24 阅读:89

王夫之“嫁书”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女儿办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来一看,原来是满满两箱书。王夫之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以书为嫁妆,是对知识的尊重。

蒲松龄“晒书”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家乡有一个乡绅,为附庸风雅装样子,家中藏书万卷,但却从来不读。有一年夏天,他家里的书霉烂,便在场院里晒起书来。蒲松龄恰巧经过那里,见到如此多霉烂的书,感慨万千,便在书旁躺下,敞怀闭目,晒起太阳来。乡绅不解地问他干什么,蒲松龄笑着说:“我也在晒书呢!”“你的书在哪里?”蒲松龄连眼也不睁,摸着肚皮说:“我的书装在这里面。”那人听了知道蒲松龄在嘲笑他,只好羞愧地走开了。

闻一多“醉书”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一大早就拥入家门,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大家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长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家人嗔怪他,夺下他的书本,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他一看上书就“醉。”

华罗庚“猜书”

自学成才的知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每当他拿到一本新书时,首先不是按部就班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静思一会儿,猜想书的大致内容、布局谋篇等,斟酌完毕后才打开书。如果发现作者的思路及所写的内容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做“书的奴隶”,这不仅节省了他的大量宝贵时间,而且培养了他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茹志鹃“煮书”

以“清新俊逸”的短篇小说《百合花》而享誉当代文坛的女作家茹志鹃,书房中高挂着一条幅,上面赫然写着“煮书”两个大字。她对此解释道:“光看书不行。只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得烂熟、透彻,这不是一遍两遍可完成的。”“看读煮”,茹志鹃以切身体会、深切体验,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读书过程,展示把书读“活”的过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名人读书趣话】的信息/图片/参数等由的会员【 】提供,由舟舟教育培训网会员【 】自行对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名人读书趣话】有关的信息/图片/价格等及提供 【名人读书趣话】的商家公司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致电15932669617,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舟舟教育培训网的关注与支持!

官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