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转战南北,足迹踏遍中国大部,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红色轨迹。其中有四个地方是毛泽东一生中最为失落的地方,是他为之感慨的“伤心地”。笔者每每学习主席的光辉历程,感受他非凡的人格魅力,便油然而生敬意。遂欣然命笔,根据毛泽东在这四个地方的不同际遇和心情,依新韵,述心怀。涂鸦五律一首:佳节秋意近,犹念黄花香。欲展凌云志,偏逢雨作狂。新愁添旧怨,何处可疗伤。往事去犹在,闲来话短长。
上杭:佳节秋意近,犹念黄花香。
瑞金:欲展凌云志,偏逢雨作狂。
瑞金这个位于江西南部的小城,因为曾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之都,而驰名中外。毛泽东和朱德一起带领朱毛红军挥师南下,将赣南和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在了一起,形成中共为之骄傲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这里,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也在这次会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从此“毛主席”的称呼一直伴随了他一生。然而这里也是毛泽东的伤心地,是他遭受批判和非难的开始,从这里一直到遵义,他曾几度失权,度过了4年艰难隐忍的岁月。
就在全苏一大召开之前,也就是毛泽东当选主席的前几天,苏区中央局也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赣南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的思想路线开始受到批判。会上毛泽东的思想和军事路线,被扣上“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毛泽东也成为了党内右倾的代表,其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也受到排斥,会议取消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毛泽东的总前委书记也相应取消。会议还决定停止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一职,由项英代之。毛泽东在随后的几天,虽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可以说并没有实际的权力,政府日常工作也多是由副主席项英打理。毛泽东不久便去了东华山休养。临行前,毛泽东一再对周恩来和项英说:“前方有事,我随叫随到。”
宁都:新愁添旧怨,何处可疗伤。
会上毛泽东据理力争,并得到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人的支持,但是仍遭到苏区中央局多数成员的反对,毛泽东的反驳被看作是和中央对着干,是对自己错误思想的一意孤行,是目无领导和狂妄自大。一些人坚决主张调毛泽东回后方。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感到非常气愤,于是提出请“病假”的要求。会议最后采取了周恩来的折中方案,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毛泽东于是转到到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进行休养。
会后不久,中革军委一纸通令,剥夺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由周恩来代之。毛泽东被“召回后方”,专做政府工作。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也从上海迁入苏区,毛泽东的命运再次雪上加霜,支持毛泽东路线的罗(罗明)、邓(邓小平)、毛(毛泽覃)、谢(谢维俊)、古(古柏)也遭到了批判,毛泽东更加孤立。接着,博古又免去毛泽东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由张闻天接任,此时的毛泽东就只剩了一个政府主席的虚职。
长汀:往事去犹在,闲来话短长。
长汀位于武夷山脉南段,属于福建的边远山区。宁都会议后,离开红军领导岗位的毛泽东去长汀的福音医院养病,在这里住了三四个月。这三四个月也是毛泽东度过的一段最为艰难的岁月。他在1965年接见一个外国共产党的代表团时,曾回忆起这段被打入冷宫的往事。毛泽东风趣的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在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的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从这段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毛泽东当时内心是多么的憋屈和不平,幽默背后藏着怎样的辛酸。
毛泽东有着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他在逆境中没有被压力击垮。病好之后,毛泽东走出情绪的低谷,他开始按照中央的安排,从事一些政府事务性工作,例如1933年6月在中央苏区开始的“查田运动”,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苏区通过广泛的查田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政治动员、战事筹款以及扩展红军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为苏区提供了可靠的后方保障,也为反“围剿”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后援。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多次向中央建言献策,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