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着“旅行者1号”渐行渐远的身影,有一个人的感情最为复杂,他就是“旅行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爱德华·斯通(下文称斯通)。斯通参加“旅行者”项目已41年,同事们都认为,“斯通已经和‘旅行者’紧紧绑在一起了!”
因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改学天体物理
1936年,斯通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诺克斯维尔市。父亲从事建筑工作,整天与机械设备打交道。斯通耳濡目染,从小喜欢看《大众科学》这类科普读物,还自己制作了一部无线电接收器。
上初中时,一位老师告诉他芝加哥大学的物理专业很有名,天才物理学家费米就在那里执教。高中毕业后,斯通报考了芝加哥大学,准备攻读核物理。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激发了斯通对天体物理的兴趣,于是他转到这一专业,并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
此后,斯通参与设计了搭载在卫星上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这项研究帮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得到了一份工作,1976年他当上了物理学教授,之后还担任过物理、数学和天文学系的主任。
上世纪80年代,斯通频频出现在美国的电台和电视台,向公众介绍“旅行者”太阳系探测项目,吸引了不少“粉丝”。此后在NASA的14次太空探测任务中,斯通9次担任首席科学家,5次担任联合首席科学家。由于成就卓著,斯通1984年就当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
36年飞行200亿公里
36年来,这两位“旅行者”飞行了近200亿公里,给科学家带来许多惊喜:新发现了22颗卫星,包括3颗木星卫星、3颗土星卫星、10颗天王星卫星和6颗海王星卫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磁场有很大倾角,偏离了行星体自转轴,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迥异;木卫一表面有活火山活动,这是除地球外唯一存在活火山活动的太阳系天体;海卫一表面存在活跃的喷泉结构以及稀薄的大气;木星、土星和海王星存在极光现象;海王星上存在超大规模的强劲飓风系统,此前科学家一直认为海王星的温度过低,不可能有大气湍动现象……
给科学家当裁判
虽然“旅行者”的考察硕果累累,但作为项目总协调人,斯通自始至终都不敢放松。“旅行者2号”升空后,搭载的部分探测设备没能充分展开;半年后,它的主无线电接收器彻底坏了,工程师不得不启用备用系统……这都让斯通承担了很大压力。
斯通的手下有11位任务组的组长。由于各组都想让“旅行者”优先执行自己的任务,大家经常打架,最后只能由斯通来拍板。这么多年来,斯通已经积累了44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每个组的工作、任务日志等。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碗水端平。同事艾利斯·米纳曾说:“我们知道斯通永远公平。”
即使这样,冲突也在所难免。有一次,负责测量低能带电粒子的小组与光谱小组发生了矛盾——前者需要粒子探测器旋转传感器来探测太空的不同部分,但它产生的震动会干扰旁边的光谱设备,这让后者十分恼火。在斯通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有时粒子设备会快速旋转,有时则慢速旋转以减少震动,其它时间保持静止。“结果是虽然大家仍然不开心,却是同等程度的不开心——这就是高明的谈判专家。”粒子小组的组长克里米·吉斯说。
斯通还是一个有远见的科学管理者,他早就意识到了跨专业合作的重要性。在“旅行者1号”飞近木星时,他打破常规,让不同组的科学家重新组合成4个新组,每个组都要负责所有的探测设备,迫使大家打破壁垒,跨专业交流。当然,斯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样我就不必老是充当裁判了!”
每当说起“旅行者”号时,斯通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这个项目已经产生了200%的科学回报,我们学到的东西要比我们期待的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