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是奸臣,历史上早有定论,就如现在岳飞庙前那被缚着双手,跪倒在地的秦桧塑像一般,永无站起来的日子。一个与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严嵩、魏忠贤、和珅,并称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人,关于他到底是不是奸臣的问题,好似多此一举。
明明已经早有定论的命题,为什么现在又拿出来探讨呢?这个起因要源自于秦桧一封遗书的出现。
考古学家发掘了一个疑似秦氏子侄墓穴,墓葬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五年后。这个时候岳飞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秦氏子孙的日子不好过,秦家逐渐失势,一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就是在这座墓里发现了秦桧生前所书遗嘱,时间大约在他55岁的时候,也就是岳飞被害而死的三年后。
通过这封遗嘱,我们可以看到秦桧自知自己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后世人绝对都会唾弃他,因此他劝告自己的后辈在他死后不要贪恋权势,急流勇退,远离政治。即使后来他会被后来者批判的一无是处,也无需替他辩驳。庶几可得苟全性命,还指明了几位高位族人该如何推出政坛,保全自身。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所为之事会被后世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那么秦桧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读书人最是注重自己的名声,特别是死后的声名。秦桧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坚持议和,甚至取了岳飞的性命,遗嘱中的解释是,他认为对金议和才是保全国家的唯一出路。
他也曾经就此问题与岳飞讨论过,但是岳飞坚持要为不可为之事。而通过这篇遗嘱,我们也知道宋高宗似乎也并不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坚决反对北伐,他其实对于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还是很支持的。
我们看到这儿,大致可以肯定就算秦桧与岳飞并不要好,但至少也没有到剑拔弩张谁也不待见谁的地步,两人的关系在政治观点不和之下,私下里好似并没有其他间隙,否则也不会就如何救国进行讨论。秦桧与岳飞没有大仇,宋高宗也极其享受北伐带来的被自己百姓崇拜敬仰,最后又是如何走到残杀岳飞的呢?
这个问题的解答,大概在于岳飞北伐除了收复失地之外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迎还二帝。岳飞在不断收复失地的同时,经常公开表明要迎还二帝,而金朝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不断派密使威胁高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
相比于收复失地,相比于百姓的崇高敬仰,对于宋高宗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座下的金龙宝座,代表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在他曾经询问岳飞,待迎回二帝之后该如何时,岳飞回答皇家手足间事他不过问。而与此同时金朝又送来证据,钦宗曾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的人马。宋高宗是钦宗的第九子。
这么一番下来,宋高宗哪里还管什么收复失地,他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皇位是否稳固。于是连下十二道金令将岳飞召回,而因为岳飞一心想要迎回二帝成就功名,宋高宗自然只能将其处理掉了。另一边秦桧呢?在山河破碎的时候,认为以武力对抗金朝,只能使国家人民越发痛苦,于是坚持求和,辅助宋高宗一起将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冤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官员们都知道岳飞是冤枉的,但架不住宋高宗一心想要将岳飞处死,所以秦桧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也能取了岳飞性命。
也许在秦桧心里自己做的的确是后世唾骂之事,但是却是他认为当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政治立场上来讲,秦桧与岳飞只是政见不同,我们不能给他扣上奸臣的帽子。但是从其行为上来看,他为达目的,陷害忠良,干的又是奸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