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进京,晋谒慈禧太后,因未能获得回任的号令,一时不敢离京。谁料到这一待即是一年。
张之洞素性奔放,在京城失业无所事事,闷得发窘,便常常带着家丁往古玩街琉璃厂闲逛。从东口走到西口,又从西口走到东口,凡古玩店必进往看一看,遂成了琉璃厂的常客,店东没有不熟悉张之洞的。
一天,张之洞来到一家古玩店,见店内朱栏上,放着一口八角形的缸,八面有字,篆隶草俱备,似是前人题跋。张之洞虽有心识别,但缸体上碧苔紫藓,班驳陆离,笔迹恍惚,难以句读。缸口边有一块缺损,露出极细红丝,看起来,此缸是用一整块巨石凿成。缸内有几条五彩缤纷的金鱼,在浮萍水藻之间满意地游玩。
张之洞深深地喜好上了这个石缸,因而问店东:此缸是何代所制?店东答:不瞒老爷,我小时辰昕祖父讲,先祖曾与人赌钱,对方输了一万两银子无力付出,便以此缸作典质。据传,此缸乃是明朝宫中古物。闯王李自成进京后,将金银珠宝尽数用车载走,而对此缸弃之掉臂,因而石缸便漂泊平易近间。至于何代所制,何人所制,小的学识浅薄,实无可考。
张之洞听了店东的一番话,不由地心里发痒,便问石缸的代价。
店东答:先祖绝笔,凡皇亲国戚、八旗阔佬前来采办,须纹银一万两以上,若赶上清正廉正而又癖好古玩的士医生,价可略减。依小的看,老爷似无力购得此缸。
张之洞听罢,哈哈大笑:此缸我是买定了。随后,分开了古玩店。
回到住处,张之洞因身旁一时没有这么多银子,便向几个老友借了五千两白银。第二天早上,张之洞来琉璃厂,想以五千两银子将缸买下,但是,店东说甚么也不肯卖。
张之洞道:此缸幸亏赶上我这识家,所以才愿出五千两纹银买下,京中富有人家虽多,但未必有人肯重价采办此物。
店东答:老爷是识货大师,当然不错。然古玩一行,一贯也就讲求个货卖识家。本日赶上老爷这识货大师,岂可降价出售?
张之洞笑了笑:好!这五千两银子,你可先收起,改日以后,定当补给。店东终究赞成。
不久,张之洞回任的谕旨颁布,张之洞让手下人用厚毡将石缸裹起来,抬到回程的车上。
回到湖北武昌总督府后,张之洞将石缸放在后院书房外,并模仿京城店家的做法,特地做了一朱栏放置石缸。然后,约请省会学识赅博的官员,前来考据石缸事实是何年何人所制。
前来的官员中有按察使梁星海、学使黄绍基、两湖书院山长口近似本日黉舍校长纪喷鼻葱、翰林身世的杨惺吾等,都是嗜古勤学的博物大师。世人细心看过石缸后,均不知石缸的建造年月,更说不上是何人所制的,但一致以为石缸简直为一希世宝贝,且赞叹不停。张之洞听了世人批评,不由欢天喜地,抚髯大笑。
一天夜间,突然雷雨骤至。狂风挟带冰雹,如万箭齐发,势如倾河倒海。
凌晨,雨过晴和,张之洞来到院中,只见石缸已酿成了一堆烂泥,几条金鱼正在水中泼剌。张之洞恍然大悟,这才知道石缸原是假货。本身上了古玩店老板确当了。
合法张之洞懊末路之际,门人忽传梁星海来见。张之洞出见。
梁星海一见便问:昨夜石缸无恙否?张之洞笑着将成果告知了梁星海。
梁星海为张之洞可惜,张之洞抚髯大笑:所幸,当日只借得纹银五千两,若是果真借得万两纹银,只怕也都付了店家了。这世上之人与物看起来貌似古雅,实则未必如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