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忽然都开始讨论一部名字很长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没有明星的电影在台湾和香港的票房都一路爬升到令人咂舌的高度,而导演的名字也很个性:九把刀。
在导演处女作《那些年》之前,九把刀的身份是著名网络作家,他倚马千言,挥字如土,创作范围几乎横跨所有题材,人送外号金庸再生。我的写作,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这是九把刀的名言。十几年前刚写小说的时候,没那么受欢迎,九把刀说那个时候写东西有一种跟人生搏斗的感觉。因为如果写作获得所谓成功的话,就可以把兴趣当成工作;可是如果没有办法成功的话,那更要坚定这方面的兴趣,不然就会彻底被世俗化。于是,这样一句话成了最好的自我激励。
也正是有不断的自我激励,有对写作的一腔热血,九把刀熬过了沉寂的五六年。2005年10月开始,九把刀创造了连续14个月出14本书的惊人成绩。这14本书让九把刀成为一种潮流,让刀式风格被广大读者所熟知,从此九把刀成为红遍台湾乃至华文出版圈数一数二的年轻作家。
九把刀的作品相当多元,惊悚、黑色喜剧、爱情、奇幻各种类型他都有作品问世。曾有人用一个公式演绎他:社会学+漫画+武侠小说+周星驰+杜琪峰+X=九把刀,X是无法归类的杂书和电影,X属于一个开放的空格,最接近正确的答案是与生俱来的才华、个人禀赋、内在呼喊这一类无从解释的元素。
在他的博客,读到一段苦中作乐的幽默心声:华人世界一向欣赏默默做事、默默努力的人。当这些拥有谦虚特质的人成功时,旁人会因为其鸭子滑水般的努力给予热烈的掌声。但是当他们失败时,没有人会知道他们曾经努力过。
轻松甜美的电影《那些年》背后,其实有着艰难的幕后制作过程,但九把刀以不懈的斗志战胜了。电影前期加入的最大股东,在电影即将开拍前夕忽然撤资,一千万台币的投资随之蒸发。于是,九把刀只好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版税去应急。我买过车,也买过房子,今后我终于可以说,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九把刀的日常生活在电影爆红后随之改变。他有应接不暇的访问,每天要讲很多话,开始上综艺节目忙碌生活中最大的娱乐,就是上网看大家写的电影观后感。有时看到自己说过的话被网友恶意扭曲,都要提醒自己用连续深呼吸代替回应的冲动;有时看到太过称赞电影的评论,也要提醒自己终究要按page down,不要停留太久。
爬得越高看到的风景就越特殊,被陨石砸到的机会就越多。成名之后,他听到很多来自台湾文学前辈的批评,听到这些批评,他会想要去研究被批评的理由,然后在无名小站的博客上写下长篇文章作出回应。可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辩解,不会很累很辛苦吗?九把刀坦言,他也知道息事宁人是最好的方法,但他就是不甘心,他的人生没有办法厚脸皮。
出了几十本书,有不菲的收入,成为台湾目前最有名气的中生代写作者,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也获得了喝彩,九把刀的人生堪称成功,他却说听到成功这样的词,整个人会被吓到。如果非要问他是否成功,他只会回答其实9年前他就已经成功了,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他通过自己不断写作的这个过程告诉读者:这个人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以人生很快乐,他也许是个很普通的人,可是因为有这个兴趣不断地去培养,生活便有了多种的可能性。
一个人一辈子如果可以找到一件事情,并非常笃定这就是他的兴趣,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很难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