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学前班。六岁那年,大哥给我背上他用过的已经洗的褪色的书包,里面装着他用过的旧石板和两支石笔。送我去东村的小学校报名。到校后老师教我们排队,按高矮安排座次。课桌和凳子是土坯垒的,粗粗的抹了一层黄泥。为了防止龟裂,黄泥里掺入些腐烂的麦糠,散发着淡淡的臭味。但是同学们都很高兴,因为还有很多同龄伙伴上不起学啊!老师给发了语文、算术两本书,从此开始了我的一年级学习生涯。
那时的农村小学,每天的学习安排是:早晨一节课,中午、下午各两节。早晨六点就起床,好在我家有个破闹钟,父亲给我定好时。闹铃一响,起床后到本村的同学家,挨家叫一遍,我们几个同学搭伴步行到离家三里外的学校上学。
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写在石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交作业的时候,教桌上摞的很高。有一次,同学交作业,放的时候不小心,摞高的几页石板掉在地上,摔坏了!吓他的直哭。石板被摔坏的几个同学也跟着哭,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父母要指责的,甚至挨打啊!经过这次“事件”,老师想出了办法,稍大些的石板一摞,中型的一摞,小的一摞。摞的矮了,就不容易倒了。同学们都很高兴,说老师真有办法!这种摞石板的风景一直延续到二年级结束。
进入三年级,作业不交石板了,去供销社买来五分钱一张的粉连纸,找同学帮忙,仔细的叠成三十二开,用小刀割开。用纸条做成捻子,把割开的纸钉起来,就成了最漂亮的本子了。这种本子只是交作业才用。三分钱一支的铅笔只有写作业才舍得用,平时练习还是用石板。作业本的正面用完了,再用反面,两面都用完了,就成了大仿【毛笔字】作业本了。
好在当时的学费不多,每年缴两次,每次缴一元二角,冬季缴炭钱【取暖费】五毛,书费四毛到一元不等。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以后,学费免掉了。
现在设了学前班,提前开发儿童智力。一旦正式上学,所用的一切文具、用具一应俱全。上学家长送去,放学接回。既准时又安全,有条件的车接车送。前几天我路过中学大门,接学生的汽车熙熙攘攘,家长们翘首等待。联想到我上学时的情景,由衷的赞叹:“生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真是莫大的幸福”!
我弟弟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在一次攀谈中得知,学校全部配备了电脑、实验室,各种教学器材、设备俱全。教师兢争上岗,实行素质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每年的考试、考评综合成绩在全市都名列前茅。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回忆过去,看看现在,瞻望未来,国家的前景无限光明!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注:石板:一种很薄的石板,切割方正了,周围用木条镶嵌。用特制的石笔在上面写字。代替纸、笔,50岁以上的人都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