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环境教育
学前儿童环境教育是指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活动,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目标
学前儿童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感知能力、理解力、创造力和保护意识。具体来说:
- 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听取、触摸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外貌、形态、颜色等特征;感知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感知传统文化艺术等方面。
- 理解力:通过幼儿园或家庭中的各种活动,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在实践中理解道理,在交流中探究问题,从而逐步形成对于各种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 创造力:通过自由探索、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到环境的改造和创造中,培养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保护意识:通过情感教育、实践教育、知识普及等方式,增强幼儿对于环境的珍惜感、责任感和主动保护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方法
学前儿童环境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 亲近自然法:带幼儿到自然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生物,并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 游戏法:以游戏为载体来开展环境教育,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了解和探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物质现象。
- 故事法:通过讲故事、看书、听音乐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生命和环境的关系,鼓励他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 实践法:在幼儿园中建设各种环境保护角落,让孩子们亲手进行植树、养花、清洁卫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主动性。
重要性
学前儿童环境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它有助于加强幼儿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其次,它能够增强幼儿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最后,它也可以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学前儿童环境教育的开展。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保护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