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学科之一,该学科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其特点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校长马寅初亲自挑选了第一批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聘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比较教育家吴毓麟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此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目前,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以跨文化视角、多元维度探讨当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跨文化交流与对话、全球化与本土化、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课程改革等。同时也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了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比较教育学科师资队伍。
该学科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设置涉及教育哲学、文化心理学、民族志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该学科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定期举办国际性论坛和研讨会。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该学科积极推动中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全球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是一个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理论特色的重要教育学科,其跨文化视角和多元维度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