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对环境变化和行为规律的强迫性兴趣。孤独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包括:
1. 社交互动障碍
患儿缺乏典型的社交互动方式,如眼神接触、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他们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也无法理解别人的情感和意图。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回避社交场合、无法分享兴趣点等行为。
2. 沟通困难
患儿不擅长语言交流,常常出现语言发展延迟或者说话语音模式古怪、反复重复某些词汇等问题。同时,他们也不能理解抽象的语言信息,并且会有理解字面含义而忽略上下文信息的情况。
3. 强迫性兴趣
患儿对某些特定事物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兴趣,往往是某个领域的特定细节。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事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信息和活动。
4. 行为刻板
患儿常常表现出重复、刻板和固定化的行为模式,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方面。他们可能会经常重复相同的动作或语句,有时还会非常敏感于环境变化和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改变。
5. 感觉过敏
患儿经常对某些感官刺激产生过度反应,如声音、光线、气味等。他们可能会因此出现焦虑、恐惧、暴躁等情绪问题。
总之,孤独症是一种全身性神经发育障碍,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