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小学是一所国学特色学校,图为学生在上国学课。(资料图片)
“禁止让中小学生全文读《三字经》。”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理由是:《三字经》里有的糟粕扭曲价值观,腐蚀心灵。而对于这一通知,却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到底哪些是“糟粕”?又有谁能确定?
省教育厅:《三字经》里有糟粕
12月29日下午省教育厅:《三字经》里有糟粕 教授:很难分清,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不能不加选择地向学生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理由: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工作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省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传统文化》一课,以学校课程、地方课程的形式上。山东省中小学的传统文化的教材都是统一的。中学的《传统文化》一书的内容包括老子、道德经、论语等篇章,还包括唐诗宋词诗篇。而小学的《传统文化》则包括《三字经》、《弟子规》中的一部分节选内容,还有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的事物等内容。
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会接触《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国学篇章,当然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节选,在《传统文化》中占的比重也很小 。而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 ,也有很多学校会将国学特色作为学校特色,在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大量接触国学知识。崂山十中的学校特色教学就是国学,学生在早晨晨读,上午、下午上课前都会有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 。崂山区惠特小学也是一所国学特色学校,学校的孩子读《弟子规》、《三字经》。“课前三分钟国学诵读”就是内容之一。而青岛芙蓉山小学的传统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国学、武术、剪纸、戏曲等。
观点:谁能说清哪是糟粕?
记者在采访前,以为大多数受访者会同意这个观点:《三字经》、《弟子规》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有更多的人觉得应该让学生全文知道《三字经》、《弟子规》。
支持:有些东西的确该抛弃了
国学是崂山十中的特色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董主任说:“我认为应该这样,主要是有些东西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有些东西不存在了,就不要让学生诵读了,我会将这些内容删除,只节选一部分让学生诵读。比如说《三字经》中提到的三纲五常,君臣之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
崂山惠特小学“大阅读”老师宋老师也同意这种意见。在宋老师看来,传统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形成。宋老师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很多内容,小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反对:应全面理解传统文化
在反对声中,杨硌堂应该是最坚定的反对者。杨格堂是一名国学研究博士,是著名国学大师范曾的弟子。“我觉得《三字经》、《弟子规》全是精华,它是一个小孩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一个孩子只要能熟读、背诵了,就会发自内心地去做了。就算小时候不理解,等他长大了也会慢慢理解,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他不是某个社会阶段的产物,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存在。”
而对于能否节选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诵读?杨博士的回答则是:“《三字经》是一篇美文,一气呵成,有一种文气在里面,如果只是节选,就破坏了这种文气。”
杨博士同时表示,认真读完就会发现,《三字经》并不是一篇道德文章,而主要是以顺口溜的形式介绍了国家的历史,弟子规是生动介绍了传统文化中的行为美德。
芙蓉山小学校长李帆的观点也倾向于支持全文阅读。李校长认为,有些东西学生不懂、吃不透,将来会慢慢理解。这些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读本,应该让学生全部接触。青岛大学研究古典文学的副教授范嘉晨则叹道:“那些是精华?那些是糟粕?恐怕这很难分清。”文/图记者 石艳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