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搜微信号“”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我们常说,教育要“静待花开”。那么,“静待花开”就等于“放养”吗?
在孩子升学等关键时刻的岔路口,作为家长的你又愿意选择放手,尊重孩子的选择吗?
好的教育是适时放手,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算“适时”?
以上这些问题,为人父母的或多或少曾有过纠结和困惑。
就在上海市教育学会“金苹果教育论坛”特别举办的“优秀的孩子·专业的家长”系列专场首场活动中,三位沪上教育界大咖就娓娓道来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身份既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也是拥有成功育儿经验的好父母。
在听这场论坛前,小编看到的是这几个家庭光鲜的成功教育案例,而在论坛现场,三位优秀的教师父母坦言,对于这些问题,他们也曾有过困惑,遇到过挫折。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或许正可以为广大家长借鉴参考。
而当你细细听完了他们的故事,其实不难总结出一点:
静待花开,不是放手不管;严格家教,也不是望子成龙!
特级校长祝郁(左)、国家督学杨国顺(中)、特级校长奚晓晶(右)做客“金苹果教育论坛”特别举办的“优秀的孩子·专业的家长”系列专场首场活动
特级校长
奚晓晶
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
黄浦区教育学会副会长
她的儿子穆宗彦,28岁,高中就读复旦附中。先后在法国、英国留学,获法国工程师中央理工应用数学硕士文凭、工程师文凭、英国牛津大学金融数学硕士文凭。后在欧洲多家银行实习,2015年起在英国伦敦的瑞士信贷银行就职,两年后加入全球享有盛誉的金融公司——J.P.摩根。
家庭教育关键词
管死、激活、放手
家庭教育故事
在我看来,“静待花开”并不等于完全“放养”。
我先分享一个故事,有一次和朋友聚餐,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即将上初中的孩子出席。这个孩子见人不打招呼,对着一桌子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席间,正好上了一道孩子爱吃的生煎,只见这对夫妻不约而同地把这道点心转到孩子面前,孩子利索地把八个肉馅挖了出来,留下八个破损的皮,全然不顾一桌子长辈惊诧的目光。
在这样放纵和宠溺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吗?
我的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方面要管死,在孩子的兴趣和思维方面要不断激活,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家长要学会目送放手。
在我儿子上小学时,因为我担任班主任早出晚归,孩子要自己上学、自己放学。我给他定下的一个规矩是:每天放学到家必须给我打一个电话报平安。
从他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还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必须认识三个新朋友,了解他们姓甚名谁,有什么爱好等,晚上回家一一向我介绍。
我们家的规矩还包括,每逢生日、节假日、纪念日等,不能忘记向亲朋好友表达问候……这些规矩都是从小给他立下,必须雷打不动做到的。
激活孩子的动力也是一门艺术。儿子小时候很胖,运动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当别人家的孩子辗转在各个补习班中时,我们选择陪他一起锻炼,养成运动的习惯,从小把他的身体底子打好。
儿子小时候学钢琴,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也会出现瓶颈期,一度十分厌倦。我没有直接强迫他一定要学下去,而是利用每个周末带他去听音乐会,音乐会上有互动环节,有钢琴功底的儿子很有兴趣参与其中,还赢取了他喜爱的奖品。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他又重新找回了动力,自己坐到了钢琴面前开始练习。
他也有学习松懈的时候,有段时间他总说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我没有多说什么,就带着他跟我一起去家访,去看看我班上那些家境困难,依然坚持努力学习的学生。看了他们家中的情景,听了他们的经历,回家后,他便不再吭一声。
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就要学着渐渐放手。
高三毕业那年,儿子获得了学校推荐名额,可以免试进入复旦大学,而此时离法国高校申请结果放榜也仅有几天的时间。按照我们的想法,比较保险的做法就是等到法国学校的,再放弃复旦的推荐名额。
但是,当天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他已经放弃了复旦的推荐名额。我问,如果法国的大学也没有录取你怎么办?他很淡定地说,那就自己去参加高考,争取考出好成绩。
面对孩子的升学,我们做父母的纠结和焦虑就在这一分钟的电话中被孩子化解了。我发现,他已经在学会选择中慢慢成长起来了。
在法国学习期间,表现优秀的他有机会赴美国攻读第二硕士学位,在我看来,这是个很不错的机会。但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儿子又告诉我,他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继续留在法国学习一段时间。而在一次去英国旅行之后,他又对我说,他决定去牛津大学攻读第二硕士学位。对于他的这些决定,我们都选择支持。
有一次儿子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了?我回答说,因为你长大了。作为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坚持他们是好教师,也是好父母,他们将家庭教育总结成这样几个关键词!,但在适当的时候更要学会目送,放手,放飞。
去年,我们去英国看儿子,有一天我们一起在餐厅吃饭,他负责点餐,在点餐过程中,他突然一抬头,对我们说:“爸妈,以后你们就要听我的了。”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激动。
不少人看到的是他光鲜的履历,但最令我自豪的并非是他取得的这些成绩,而是他拥有的温暖的品格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我想说,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着眼于分数之外,更要注重让孩子要成为全面而完整的人,这样才能勇敢面对人生的各种严峻挑战。
国家督学
杨国顺
华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
他的女儿,高中就读于上海中学,高中一年级参加上海市AFS项目赴美交流学习一年,获得美国高三毕业证书和优秀学生奖励证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在某基金公司任职。
家庭教育关键词
稍加指点,顺其自然
家庭教育故事
我对于教育孩子的定位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稍加指点,顺其自然。
养不教父之过,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作为家长要及时站出来帮助他们,但是点到即止。当孩子在人生道路的关键十字路口面临选择时,作为家长应该提供指导和建议,但最终的决定一定是由孩子自己做出的。
我发现,女儿从小最大的兴趣是阅读。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经常带她到图书馆、书店,让她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书。那时,在她的床上、沙发上、桌子上,都摆满了她喜欢的书,随手就可以拿来阅读。
大量的阅读打开了她的思维,小学时她的一篇随笔意外获奖,让她尝到了甜头,从此以后,她对于阅读的兴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她通过大量阅读,学会了观察与思考,也学会了欣赏、质疑与思辨。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大家,阅读是一个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是孩子的成长阶梯和他未来的人生境界。阅读,能让一个人善言明理、知书达理、明辨事理。家庭迎好书入门,孩子一生不输。
在女儿升学道路上,我们始终尊重她的选择。
女儿小升初的时候,她曾考虑了一个星期,对我们说她想去住读,我们尊重了她的选择。当时,按照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家长可以去学校探望。一个月后,我们便很少去看她了。她边哭边给我打电话。我对她说,既然你决定选择住读,就要逐渐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
进入高中后,她在高中一年级参加上海市AFS项目赴美交流学习一年。刚到美国,人生地不熟,那所学校里也只有她一个中国孩子。我们每天通过邮件和她保持联系,听她倾诉烦恼和压力,更多的是给她鼓励和信心。
她渐渐地开始找到了状态。她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三的课程,获得了美国高三毕业证书和优秀学生奖励证书。她的主人建议她干脆留在美国读大学。她说,按照项目的规则,如果她不回国,别人就不能再去了。因此,她选择了遵守规则,交流结束后回国。
回到国内,女儿又面临两种选择,可以直接读高三,也可以复读一年高二。她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再复读一年。我也尊重她的选择。现在看来,正是这个选择,让她在学校收获了两批同学,直到今天,她也和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高考填报志愿前夕,老师分析,按照她目前的成绩,离她心仪的复旦大学的目标还有差距。我把这个情况如实告诉她。她想了想,还是决定冲一下自己的目标。那天开始,她的书房四周贴满了为自己打气的话。高考放榜,她同时收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按照她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心仪的复旦大学。
其实,我觉得我的女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牛娃,但我觉得今天的教育绝不应仅仅着眼于分数、考试、排名,教育的真正境界在于这五个“更重要”,即: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