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相继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截至目前,36个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已有34个学校发布了招生简章,只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尚未有新消息。
清华大学:
新设5个书院作为人才培养单位
4月12日至4月30日考生可网上报名。学科类不允许兼报,学科类内最多允许填报5个专业志愿,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学校新设立五个书院作为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单位。针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定制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同时鼓励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性学习,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强基计划学生参与项目研究。
我校将强基计划相关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本科毕业时符合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可优先衔接就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导、来校授课清华北大等四高校强基计划发布,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
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强基计划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培养创新精神。
北京大学:
鼓励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
融入本科教学
强基计划共招生14个专业。
4月12日至4月30日,考生可网上报名,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院系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凝练核心课程体系,为强基计划入选学生制定基础兼顾个性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通过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安排院士、讲席教授、杰青等顶尖学者担任导师、班主任,为学生授课,实施“1+X”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多名跨学科导师。
鼓励教师把本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融入到本科生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本科生科研课题,接受完整的科研训练,在强化本学科基础的同时提供交叉学科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长期或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国际专业类竞赛等交流活动。
融通教学与科研,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生活实际,实现知行合一,造就未来能够坚定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建设的、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型创新人才和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四川大学:
为学生设立专项创新研究基金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辽宁等25个省(区、市)招生。招生专业有9个,针对辽宁省等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1+2”模式,各专业招生科类及选考科目要求为: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历史学类专业首选科目历史,再选科目不限;哲学专业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首选科目均为物理,再选科目不限;化学、生物科学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化学;基础医学首选物理,再选化学或生物。
4月13日至4月30日考生可网上报名,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只选报1个专业,不进行专业调剂。
学校施行“首席专家制”,配备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力量,名师主持、学术主导,制定专门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让强基计划学生浸润在浓厚学术氛围中。
每位强基计划学生本科期间至少有一次参加国外或境外学术交流的机会,包括国际交换生、国际学术会议、国外高水平大学短期访学等。
为强基计划学生设立专项创新研究基金,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以及学术交流;对强基计划学生优先开放全校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在奖助学金、荣誉奖励、课程选修、图书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
同济大学:
依托学校重大科研平台
配备一流师资
招生专业有5个,针对辽宁省等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1+2”模式,各专业招生科类及选考科目要求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首选科目均为物理,再选科目不限;应用化学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技术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
4月11日至30日,考生可网上报名,考生选择一个专业组填报,最多填报组内所有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组内调剂。
学校强基计划将采用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全部学生进入新生院专门的学堂进行为期两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基础学科强化学习,同时进行通识教育与计算机、外语及写作等能力的培养。第三年,在高端导师的引领下,依托各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研平台进行学习。第四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将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需求。
整个培养过程依托学校重大科研平台,配备一流的师资,加强通识教育、夯实数理化生基础、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推动大师引领营造学术氛围、提供前沿科学实践平台,实行小班化、研讨式、探究式教学,着力培养未来科学和技术领军人才,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和相关基础学科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辽沈晚报记者 闫柳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