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家政市场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在家政市场内部也已逐渐分工细化,表现出对家政服务专业化、高端化需求的趋势。例如月嫂的市场需求极为旺盛,金牌月嫂常常要提前几个月预定。而在省城都市,部分高端人士希望聘请到管家式家政服务人员,等等。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家政公司在专业能力和高水准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家政培训市场的问题与对策,亟待提高。
从家政从业人员这方面来看,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本职工作已有若干年,对一般的家政工作已驾轻就熟。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拥有自己的职业愿景,希望能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档次,以期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此外,近年来由于雇主对国家颁发的劳动技能资格证书的认可,家政人员开始形成了持证上岗的意识,接受培训的热情高涨。以今年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的家政培训班招生情况来看,虽然一压再压,报名人数还是大大超过了计划人数近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家政人员对职业培训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培训内容抱有相当的期望。这是对家政培训行业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是开拓和发展家政培训市场的良机。
家政培训在我国已运行了数年,随着近几年来国家资金的注入,更使各种家政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家政从业人员无论在服务意识、文化素养,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家政培训学校一般分三类:一是类由官方出资并组织的培训。这类培训资金较充足,因而规模比较大,服务比较完备,还常常请些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第二类是由家政公司组织的培训。此类培训有时也能得到国家资金扶持,更重联系实际,并且能安排学员的出路,同时也是为公司自身储备了人才,可谓一举两得。最后一类是专业的培训公司。由于这种培训是收费的,所以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组织的培训往往比较高端,迎合市场和学员需求,弥补了培训市场的不足。
那么,我们的家政培训是否能完全满足市场和家政学员的要求 呢?
一、家政服务培训存在若干不足。
1.授课内容多为一般性知识,深入细化不够
家政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二十多类两百多项服务,而家政培训只有短短几天的课程。所以初级的培训只能是抓大放小,往往只能涉及到烹饪、洗涤、清扫、护理等几个方面,也只能泛泛谈。有时授课内容只能是概论加上几个知识点。而每一门课程其实都是一个专业,在相关的职业学校要安排一学期,或是几年的课时。这对于部分才入行,或者是刚刚从农村进城的学员而言是急需的,但是对于相当数量的,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劳作了数年的学员来说,最多只是个总结,提高的意义不大。
与此同时,家政行业发展了几十年,许多家庭对家政服务的期望也比以往有所提高,例如举办高端家庭宴会;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体质安排一日三餐等等。家政人员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甚至于有的家政人员进入雇主家后,需要主家先培训使用家中的先进设备。家政人员在社会中除月子保姆外,也无从接受更深入细致的专业培训,因而不能满足这部分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
2.教学形式多为书面知识传授,实践操作不够
家政服务是一种技能。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是一种熟能生巧的体力活,对眼手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一旦停止练习,将变得生疏。技能与知识不同,例如生活常识、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授,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坚持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家政服务的培训正是一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需要动手实际操作。
而在我们的培训中,绝大多数的课时都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很少有实际操作演示与互动。即使有演示环节,在几百人的课堂里,坐在教室后面的学员根本就看不清老师动手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更不要说是亲自操作演练了。这与课时有限有关系,也与教学内容安排和硬件设施是否完备密切相关。
3.课程设置偏重于月嫂培训,对老人护理技能传授不够
家政市场的需求日趋细化,已逐渐显现出了行业内部细分的端倪。市场中有的家庭需要既能照料家务,又能指导孩子学习的家政人员;有的家庭对家政服务的主要需求则是照顾老人或者病人;不一而足。然而无论是家政培训学校还是家政人员,都对如何照料孩子的极为重视,照料学龄前儿童的称之为育儿嫂;照料一岁以前孩子的是育婴师,尤其以月子保姆的培训最为普及。收费的、公益的学校都很热衷办月嫂培训。原因就是市场上的需求大,对于还普遍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当今社会,人们更愿意给予孩子最好的照料,金牌月嫂往往要提前半年预定,因而招生非常容易。
而现今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已以冲刺的速度步入了老年社会。社会上有许多需要照料的失独老人、孤寡老人;因而也需要大量了解老人生理、心理特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家政人员。但是由于这方面家政人员的工资收入不高,所以无论是工作和培训都乏人问津。
4.培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培养加强
笔者参与了数次家政培训,培训老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是业内水平极高的专家,虽然课堂教学深入浅出,但是缺乏家政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切合家政工作的需求。有的本身是从事家政工作出生,授课内容比较实用,但是课堂组织能力有所欠缺,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交口称赞的好老师比较难得。
二、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政培训可以作如下改进调整。
1.分级培训,对口招生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设定了家政服务初、中、高级工的规范要求。近年来,大批的家政人员通过培训考核拿到了初级工证书;个别有远见的学员继续深造获得了中级证书;而高级工的考核是需要在中级工的基础上,至今乏人问津。实际上,即使有个别学员想继续深造,例如笔者曾遇到一位一心想要接受管家培训的学员,却苦于没有培训机构涉入。
我们的培训机构可以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种级别为基础,区别办班的门类、层次,招生时对学员详细说明,供学员选择。这样,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可以尽量提供给每个学员相应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在高级培训课程中,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应细化或者加深课程的内容,调整教学目标。这样既能满足市场和学员的实际需求,又充分依托了国家行政部门的职业指导,满足了学员持证上岗的要求。 此外,为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培训机构在进行初级培训的时候就应该将国家的家政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向学员作大致介绍,使家政学员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级别的培训课程,并且有机会设定自己的职业愿景和培训计划。培训机构则可以为不同级别的培训设定递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努力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并且为以后的中、高端家政培训的招生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投入,缩小班制
几年来的家政培训已经为家政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切实提高学员的工作技能是加强培训工作社会效益的重点。
首先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例如学习烹饪的炉灶、锅碗瓢盆;学习衣物护理的洗衣机和熨烫工具等等,应根据办班的规模比例配置,即使不是人手一份,至少也要一个小组一套,以供轮流操作学习。
此外,控制每班人数,尽量实现小班化教学。如此才有可能让每个学员近距离看清老师示范时的动作要领和细节,并且有可能享有实践操作和请老师指点操作过程的学习机会。这样的培训才符合技能学习的客观规律。
3.公益引导,社会效益
近年,国家将大批资金投入到在职培训中。对于这部分的公益培训,我们更应该重视其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所以,此类培训单位对于家政市场细分后的培训状况应该起到引导和补充作用。
例如社会上已经有许多月嫂培训的机构在竞争市场,公益资金就应该避开这种培训资源已极为丰富的项目;落实在乏人问津,又非常需要的病人,特别是老人护理为主的家政培训上。多安排关于老人生理、心理、营养,甚至于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开班前,培训单位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校企联合办班。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解决学员出路,根据企业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员在培训后上岗的表现还可以作为指导以后培训的根据,使其更具针对性。反过来,安排学员就业还可以促进招生工作。
4.培训教师,资格认证
面对需求日趋旺盛的家政培训市场,家政教师也是急需培训的一支队伍。家政从业人员需要在理论上的提高,更需要技能上的加强。因而,聘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家政从业人员授课似乎更受学员欢迎,也更实际、更接地气。所以,培训单位可以在培训过程中物色、培养一些优秀学员成为以后的家政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队伍的补充。劳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家政培训师资质的培训考核为此类学员转型为教师铺平了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 南京 )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