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宣传片先回答“特色为何”
■温才妃
每年招生季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去年是入学礼物,今年轮到了高校宣传片。只不过,前者愉悦了准大学生,获得了一致好评;后者则深陷复旦抄袭门、高校百万元制作费等争议中,为一些高校宣传蒙上了阴影。
客观地说,高校宣传片可以有。上至哈佛、剑桥等名校,下至北内华达州的职业院校,宣传片已成为海外高校招生宣传的重头戏。比起招生手册,它更加环保、传播面更广,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心理。
为什么它不能像入学礼物一样,一出手就获得社会青睐?这还是因为载体形式不同,入学礼物可以形式多样,而宣传片本身就固定为视频,在同一种传播形式下,创意和内容成为它们能否赢得赞誉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创意和内容从何而来?当然不是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相反,仅仅只有十来分钟的片子,制作上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立专门的小组、提炼自身特色、征集本校民意,甚至为此举办一个创意大赛,最后确定下剧本,这才进入挑演员、进场拍摄环节。如此一来,即便陷入制作费用之争,也能争得有理有据。
但如今,一些高校制作宣传片太过草率、简单。有高校仓促上马,求创意不得,遂转入抄袭;有高校砸重金请来央视班底,固然形式上“高大上”,但更像是“别人家的宣传片”。
实际上,高校宣传片一时的混乱也能理解。从来都是以分数择校的报考心态,使得国内高校少有从特色着眼吸引考生报考的举动。更主要的在于,中国高校本来就是千校一面,就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特色所在,又何来展示呢?别看宣传片中有清纯的妹子、人杰地灵的山水、唯美的爱情故事,但说句实话,这算得上是一所高校的特色吗?见多了之后制作宣传片先回答“特色为何”,它会不会是另一种雷同?
哈佛的宣传片用老电影强调“这是一所比美国还历史悠久的学校”,帝国理工学院仿照BBC风格告之公众“这是一个培养解决问题的人才的地方”……我们也不否认,相比从前国内高校宣传片中大段的领导讲话、政绩罗列,人们已经看到了改进的空间。只是制作一部精良的宣传片首先要“有话可说”“有特色可言”,还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学生”,而对于这些问题国内高校准备好了吗?
《中国科学报》 (2015-06-25 第7版 视角)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