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计划是高校进行招生和组织教学的基础。招生计划如何编制,不但直接关系着学校招生计划能否完成,教学组织的好坏,教学目的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能否稳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学校的生源,进而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招生计划的编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浅谈高校招生计划编制的原则与技巧,科学的编制招生计划,有利于调整生源布局,优化师资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专业学科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招生计划的编制工作,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有十分重点要的意义。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招生计划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六种计划形式。三个阶段是:1985年以前的国家指令性计划;1986年至1996年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与国家调节计划并存阶段;1997年以来的并轨计划。六种形式是:国家任务计划,定向计划,委托培养计划,自费生计划,走读生计划,并轨生计划。
一、招生计划编制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在编制招生计划的过程中,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权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
2、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
这是招生计划编制的根本原则,是对整体教育事业而言的,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就要将这一原则具体化。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是财经性质的大学,主要培养财政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制定招生计划时就必须抓住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为山东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和财政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在数量、层次、专业上的需求上开展工作。应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便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3、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实现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原则
学校要根据现有的办学资源(专业布局、教学条件、师资)和学科合理发展确定各专业招生的多少,绝不能只看市场暂时冷热,盲目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规模和数量,更不能急功近利。因此我们在编制招生计划时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招生与就业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要努力解决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注重结构调整,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注重通过改革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本着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编制招生来源计划,使高等教育切实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省”的战略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4、基数保全面,增量保重点的原则
基数保全面是指学校现有专业的招生不能因为一时的就业渠道受阻而冻结不招,增量保重点是要扩大那些办学综合实力强而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学校各专业才能协调而合理地发展,更好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程度才会越来越高。
5、坚持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教育事业计划与招生来源计划相协调,招生计划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要,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同时,质量更要不断提高。只有在合理的规模,完善的结构条件下质量的提高,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效益的真正提高。
二、招生计划编制的一些技巧
招生计划分为招生事业计划和招生来源计划两个方面。
(一)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技巧
招生事业计划是高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事业总体发展的安排,对本校的总体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制定的分系、分专业招生人数以及总的招生规模,其编制技巧主要有:
1、广泛收集并掌握招生计划所涉及的各种资料。这些资料一般包括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规模发展、近期毕业生需求情况、3—5 年社会各类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上一年度分专业招生人数等。
2、招生计划中的专业名称以大类出现,逐步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
3、适度控制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不能使其迅速达到饱和状态,长线专业要保持相对稳定。
4、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这项工作既是做好招生事业计划的前提,也是做好招生来源计划的依据。
(二)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技巧
招生来源计划是指高校在总的招生规模确定以后,具体确定的各专业投放在各省市的招生计划人数,其特点主要有一致性(必须与上级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相一致)、可行性(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保证招生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和严肃性(一经下达,就带有法律约束力,严禁超计划、无计划违规招生)。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主要有以下技巧:
1、招生来源计划的制订必须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实行总量控制,要按照稳定规模、调整结构、 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从全局和实际出发制定招生来源计划。
2. 招生来源计划编制的形式。招生来源计划编制要采用二维表格来进行,行为招生省份,列为专业,编制时首先确定专业,再确定地区,按专业顺序进行,先安排省外的再安排省内的地区,先安排招生计划少的地区。
3、仔细分析和研究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变化,根据变化调整招生来源计划。及时了解国家重大领域经济建设,根据经济建设及时调整招生来源计划。
4、学校的地理位置对来源计划的影响较大。学校所在地的交通、 生活、 饮食习惯等情况,是影响生源的基本因素。
5、毕业生需求量小而集中在几个专业的地区,招生人数应集中安排在少数几个专业上,这样可避免考生因指标少而放弃报考该校的情况。
6、招生的区域应尽量扩大,一是有利于形成生源交互优势,二是能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新增加的招生地区计划数不能太少。
总之,高校招生事业计划和招生来源计划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招生事业计划是从总体研究出发,解决的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并协调发展的问题,它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规模,确定了教育经费的来源,关系到高校的事业发展。招生来源计划是从微观出发,解决的是高校教育资源如何在各地分配的问题,它关系到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总数和高校的生源分布及生源质量。事业计划是制定来源计划的根本依据,来源计划是事业计划的具体实施。
三、我院招生计划编制的一些做法
1、以政策为导向、确立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编制原则。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教育厅有关文件及精神,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招生计划编制工作,制定了招生计划编制原则,为招生计划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认真分析数据,编制科学、合理、规范。在招生来源计划安排中,加强对人才需求预测,加大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扩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将招生来源计划与近几年的生源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招生计划执行情况等持钩。对生源情况不好、报到率不高、毕业生压力大的地区及专业,严格控制招生数量。
3、加大市场需求和就业率对招生计划的导向作用。坚持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积极发挥就业信息对招生计划和学科建设、专业调整的导向作用,把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今年的需求信息及对人才需示的预测情况等作为编制招生计划和专业调整的主要依据,提高了招生计划编制的针对性。
4、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办学方针。在满足本地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我院连续多年面向全国招生,有效的提高了生源质量和学生报到率,改善了生源结构,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
5、努力做到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事业计划与招生来源计划相协调,坚持招生计划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坚持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总体招生计划保持基本稳定,避免扩大招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调整和改善专业结构上下功夫,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积极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四、我校招生计划编制工作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1、制定招生来源计划时,要加强调查研究,采用科学的决策方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自身学科专业的特性,理性制定招生计划。
2、按照专业大类招生,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 ,招生计划的编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办学条件来定规模,通过相关信息的采集、信息数据的分析、计划预测及计划的综合平衡等编制技巧来最终确定计划。这样编制的招生计划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操作性强的计划。才能达到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和招生地域等的最优组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要认真、科学的编制招生计划。使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的承受能力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相适应,与所在地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强对招生计划研究,搞好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加大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力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各类急需的专业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