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增加“美育”考试基本上已成定局,当下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部分是在中考制度下,“美育”考试包含哪些内容,学生该如何区分考试中的重点,来确保“美育”部分的成绩。
“美育”从字面上来看,很多家长和学生可能会单纯地理解为美术教育,但“美育”真正的意义是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合体。艺术教育中包含美术、音乐、书法等内容,存在地区差异;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往年无异。
对于新增的艺术教育,考试的形式以及内容和形式才是学生和家长迫不及待所想要了解的部分。关于音乐的部分有关部门曾作出过解释,基本考核形式为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集体进行考试,内容以学期内的音乐课程为主,但是美术方面呢?学生需要注意什么?
只有笔试不考绘画?中考美术考试出“新招”
中考增加美术方面测试的政策一经提出,中国美术学院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便受委托,为中学生们编撰了美育测评试卷(理论篇),根据初中美术教育大纲,从美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美术史、美术鉴赏以及颇受学生们欢迎的动画动漫等方面。
测评试卷每年一套,不仅包含选择填空等基础题目,还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参考试题,意在意在通过“题海”模式,帮助学生们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考试竟然不考绘画,考鉴赏,还形成了书面测试,这让众多家长和学生匪夷所思。事实上,将美术考试的重点放在测试上,也是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
我们都知道,美术绘画与鉴赏不同。绘画需要学生具备天赋,如果以绘画为重点考核方式,不仅在能力方面对普通的学生不公平,而且普通学生想要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就需要反复对画面进行临摹练习反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执著于练好一个画面,也失去了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意义。
通过“试题”的形式,来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在当下来看,确实是比较直观的方式,但同时,学生们也开始担心,本以为增加了美术考试后,可以上一堂“正经”的美术课,画一会儿画学生白高兴了?中考美术或仅需笔试,美术老师可能又要“生病了”,放松心情。
但是准备为“笔试”的形式以后,如果仅需要背题就可以完成的话,岂不是“美术老师又要经常生病了”,期待已久的美术课又要“泡汤”了。
关于这个担心,出台这项政策的时候老师们就已经有所考虑,之所以将美术纳入中考,就是希望提升艺术教育在学科中的地位,为学生们增添更多的选择。同中考体育测试的历年不谋而合,而且目前推出的只是理论部分,后续应该会有实践部分的补充,学生们只需要安心学习,剩下的就交给老师和学校。
艺术测试纳入中考考核范围,学校教育会做出以下调整
重视艺术课程,要求各科老师不得占用艺术课程时间
初中阶段一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连接高中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校方、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主科“语、数、外”上,因此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就会经常“生病”。
随着中考中引入艺术测评,学校方面必须将艺术教育提上日程,关于课程方面,要求老师严格按照课表安排,按时上课,其他科目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的“艺体课”时间,确保学生获得完整的艺术发展。
扩招艺术教育方面的老师,与相关艺术协会合作
学校方面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既然要改善学校的艺术模式,就要有专业老师的支持。一些学校缺乏艺术领域的师资力量,补充学校的教育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学校方面需要引入更加专业的力量,来促进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方面的鉴赏和学习能力,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教授,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增加对美的感受,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组织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大胆展现自我
艺术节是备受学生们喜欢的校园活动,学校虽然会定期开展,但是往往有些不太“走心”。其实艺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地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但可激发学生的艺术表演或艺术展现的热情,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更加自信。
将“美育”纳入中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艺术的感知力,促进情操的提升,在未来的升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并不是为了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爱好,也不用可以为了考试而学习绘画。
今日话题:关于中考美术,应该更加偏重实践还是更加偏重理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