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难问题是教育培训机构在初创阶段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招生问题呢?下面教育经济频道给出了几点关于教育机构招生的建议。
获得生源最关键
技巧一:巧用家长的从众心理
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都有一个从众心理。哪个地方人气旺,人们喜欢到哪个地方去。这里虽然有些盲目消费的性质,但大多数人认为,好东西总是招徕更多的人。要么物美,要么价廉,要么比较流行,总之,有它值得买的理由。
招生时,也要巧用家长的“从众”心理。如有些教育咨询师在让家长咨询登记时,把咨询的和已经登记的家长名录,提供给家长看,让家长产生“从众”心理。
技巧二:抓住孩子的心
带着孩子去逛玩具店或食品店,我们发现,售货员无论是在接待还是在介绍商品时,其关注点不是家长,而是孩子。他们知道,孩子是否喜欢直接影响着家长的决策。
招生工作非常类似。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基本是带着孩子的。孩子是否喜欢和接受这个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招生技巧—华实帮招,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家长一般愿意尊重孩子的意见。虽然说孩子喜欢,家长不一定喜欢,但是孩子如果不喜欢,家长肯定不会选择你的培训机构。所以在做招生咨询,或者领家长参观培训机构时,如何巧妙地抓住孩子的心,就需要教育咨询师动一点脑筋。
孩子喜欢是关键
技巧三:善用营销“成交用语”
在商界有一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卖早点的小店,每次服务员询问客人对茶叶蛋的需求时,总是习惯地问一句:“先生,你需要茶叶蛋吗?”有人需要,也有人拒绝了。后来有人出了一招,服务员在征询客人的需求时,换一种问法:“先生,你是需要一个茶叶蛋还是两个茶叶蛋?”结果大部分客人都选择了一个或两个茶叶蛋,茶叶蛋的销量大增。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中大有文章。第二种问法实际上是给客人一种肯定要接受这种服务或商品的暗示,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服务方式或商品数量之间选择而已。
招生作为培训机构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雕细刻,招生语言的精心设计更不可少。比如希望家长报名时说:“是我来帮您的孩子报名,还是您直接来校报名?”,希望家长来校参观时说:“您是周六到校,还是周日到校来看一看?”或者说:“您是自己开车过来看校,还是随我们的校车一起来?”在希望家长交费时,就这样问:“您是选择A种交费方式,还是B种交费方式呢?”通过这种改变语言交流的方式,最终在招生工作中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巧四:化家长的对立情绪于无形
某商场空调销售专柜,一销售员正滔滔不绝地在推销某一牌子的空调机,围了一圈顾客,有心动者正欲交款购买,忽听见人群中一顾客言道,“这空调好是好,就是耗电量太大”,随后有几名顾客附和着说这空调的毛病,正准备购买的顾客马上迟疑起来,又转到另一个牌子的空调销售点。
如何化解家长例如此类的对立情绪?针对此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考虑问题要周密,事先要考虑到家长可能会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如何应对;二、是当家长提出异议时,不要急着争辩,要巧妙地扬长避短;三、是主动与那些对培训机构感觉比较好家长谈话,控制整个谈话的主调向有利于培训机构的方向发展;四、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使家长的反面意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由另一个老师和家长单独进行交流,巧妙转移家长的话题等。
技巧五:线上线下相结合
线上线下相结合
借助线上为线下导流,为教育培训机构解决招生难问题,是互联网时代赋予教育培训行业招生的新思路。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通过一些大众平台比如微博、朋友圈、论坛等进行招生引流,优点是可以利用平台本身的资源进行推广,无技术方面的要求,缺点是活动的形式受到一定限制,且用户来源不够精准,忠诚度、转化率都不高。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自有平台比如企业官网或者自有在线教育平台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形式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开发功能,引流也比较精准,用户转化率高,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对技术要求高,一般企业无法操作。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工具型的在线教育平台比如创客匠人等,因为是教育培训行业专业的技术服务商,所以各项功能都比较齐全,不管是要进行课程推广、社群互动、甚至是课程流量数据分析等,都有专门对应的功能进行操作,是现在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选择。
关于机构宣传的几点误区
01.不分招生与宣传的先后轻重
学校招生关注近利,教育宣传志在远利。学校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招生与宣传侧重面应有所不同。一所学校在建设初期,应关注市场开发,打好招生基础。这段时期,要注重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与开发,注重服务需求及改进,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学校的价值追求,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用在招生市场开发上。
此时,教育宣传是学校招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学校发展的早期,如果过于重视学校宣传,就犹如让一个饥饿的流浪汉不去求生活,而去谈情说爱。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相当市场份额后,若仍然是类同于流浪汉的做法,不去关注形象塑造,就必然会减损教职员工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而在低水平中兜圈子。
02.只有战术宣传,而无战略宣传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