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学后接孩子期间:
这时候家长正在找孩子或者带着孩子准备回家,最好不要寒暄,直奔主题,说出关系到家长和孩子利益的内容。
例如:家长您好能打动家长的一些招生话术技巧,我们这周有一个“小升初政策解读和学校选择专家会”,您看一下有没有兴趣带着孩子了解一下。
四、沟通话术
在招生过程中,咨询师会和家长进行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以了解更多的信息,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应对之策,说服家长进行报名。如何令到家长更加满意,这涉及到招生话术沟通的技巧性,既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切身感受,又要维护培训机构的自身利益。
咨询师摸底话术
这种话术多采用开放式提问,话语权交给家长,咨询师注意多倾听,表现出真诚、耐心的一面,让家长更有兴趣谈下去。目的是让咨询师了解更多关于孩子的基本情况,以便据此做好教师和课程的推荐,提高家长报名的概率。
常用的摸底话术有:
“请问您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孩子读几年级了?”
“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
“孩子在家的表现怎么样?”
“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哪些?”
“你觉得孩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有些家长的性格不太爱说话,咨询师问什么就答什么,答完即止,很容易出现冷场。
引导、互动是避免冷场的有效方法之一,咨询师可以通过普通的闲聊方式,引导家长把话题延续下去,既增加互动时间又能避免冷场。同时通过引导话术,咨询师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最终促成家长报名。
五、话术禁忌
客户就是上帝,咨询师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咨询师要依照培训机构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地向家长展现培训机构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准,让家长信服。一定要注意话术禁忌,明白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以免适得其反前功尽弃。
不要过分夸大
说话是一种语言艺术,适当的修辞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为了招生而夸大其辞,也不要轻易许诺。这就要求咨询师必须讲究诚信,尽量实事求是,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家长。
这里应当注意把握话术的一个“度”,就怕过犹不及,一旦露馅很难自圆其说,严重的将导致学生退费退学,给培训机构带来声誉影响和经济损失。
别与客户争辩
招生接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有时家长会对培训机构提出质疑,咨询师此时切勿与家长争辩,即使逞一时口舌之快,赢了家长却注定要失去客户。
因此,面对家长的质疑,咨询师要保持同理心,表现出善解人意的一面,可以先肯定家长的说法,然后再顺着话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尽量让话术有说服力。请谨记“家长永远是对的”的沟通原则。
少用专业术语
有的咨询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或是想在家长面前树立行业权威,刻意使用某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导致家长弄不明白而出现沟通障碍,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有很多没接触过的人是不了解的,我们可以把专业性的东西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地方话,或者结合一些数据给予说明,尽量接地气,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也不会让家长感觉到专业上的差距。
切勿模棱两可
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应精通业务,熟悉培训机构的情况,做到胸有成竹,回答问题有条有理,这样才能让家长信任、信服。
在回答家长咨询问题的过程中,咨询师最忌讳的就是说出“不懂”、“不知道”、“不清楚”、“应该吧”、“好像是”等词语。这样的话术,一来显示出咨询师对机构情况的不了解,二来会让家长对培训机构产生怀疑,难以促成报名。
懂得随机应变
虽说有问必答是一个咨询师应有的素质表现,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如“在你这里报班后,会提高多少分”、“如果培训后考试不过关,能退钱吗”等等,咨询师可以通过转移话题,或者可以模糊地回答,不必纠结其中。
另外,有些涉及到培训机构机密的问题,也要选择性地忽略不答。这需要咨询师有良好的鉴别把控能力,对于哪些该答、哪些不该答的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做到随机应变。
大部分的招生老师从来没有深层次的去思考,或者说主动去理解并反复演练,从而演变成自己的面咨风格,冷漠是很多招生老师自始至终一直以来、平庸的真正原因。
招生人员与学生家长的话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机构的招生效率。只有了解家长内心需求,掌握心理战术,才能从容应对家长的问题。话术招生,用的是技巧,讲的是感情,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准,在于能够吸引家长,促成家长报名。
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帮助学校招生老师多多成交!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