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机构都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初入行时,老师对招生工作两眼一抹黑:发传单、做地推......手忙脚乱,效果一般,但不知道怎么改进。
小区门口有家开业仅两月的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开业一个月体验课招生人数就达到了一百多人,剖开这个机构的成功招生转化过程,其实也不难。
有句话这样说,家长对你学校认识的深度,决定了他把孩子送到你学校的速度。
作为家长,他最想看到的就是你会提供什么品质的服务、机构环境,师资力量、配套设施,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这里学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在宣传的过程中,你一定要给他非常具体的结果,用“结果”来塑造学校的价值,只有这样对方才能理解你学校的价值。
就拿这家美术机构来说,他们除了很多机构都会做的,张贴老师和学员的作品外,还在墙上张贴了孩子刚入班时候的美术作品,与学习一段时间后的美术作品对比,强烈的反差会刺激到家长的神经。
此外,他们在开业活动设置上在凸显这一点,他们采取的活动方式是邀请孩子免费画画,并安排老师在旁边指导,力求每个孩子都能画出一幅成型的作品。
这些孩子短时间画出来的作品,不仅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专业程度以及机构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感受到潜在的收获。
现在的家长选择机构很谨慎,往往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为所动。有了第一步的打底之后,这时候体验课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其实家长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寻找好的机构给孩子上课,提升能力。通过体验课,机构只要让孩子感到兴趣和喜欢,家长也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改变或效果,这就成功了。
那么体验课怎么进行呢?一般来说,体验课只要保证到课率和课程质量,之后的报班肯定就水到渠成了。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这家机构主要从课程设计和上课方式两方面着手。
课程设计
他们设置了一个叫“小小工程师火星登陆”的四节课主题课程。第一节课,画一个小小工程师小朋友。第二节画一艘太空飞船,第三节课就飞出地球后的太空,在第四节课,老师就安排小朋友将前几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家长听。
家长们看到孩子不仅画出了自己想画的东西,而且还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他们心中的故事,这会大大增加家长的认可度,从而提高报名率。
同时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在这里上试听课的时候,让他们就像是看卡通连续剧一样,上完第一堂课,听了故事的第一集,就迫不及待的想听第二集,上第二堂课。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孩子每节试听课的到场率。
上课方式
上课方式上,考虑到孩子的时间无法统一,他们选择了线下、线上同时进行的方式。这样就减少了因为各种突发因素导致缺课的情况。
其实现在线上体验课已经有了很好的先天条件,目前培训班的主力家长是80后,他们对于线上直播的形式接受度非常高。所以,我们只需要选择好用的工具(例如校管家云课),就能保证到场率同时也可以取得一样的授课效果。
(使用校管家云课搭建直播课)
而在校管家云课上开一场家长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老师仅需花1分钟在云课后台开一节直播课,将直播课链接转给家长即可,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参加体验课,最大限度保障了体验课到场率。
很多机构到了体验课这一步,就开始一天三遍的促单了,其实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
我们要知道,内容和服务是教育行业的发展核心,是教培机构的源动力,所以,对于教培机构来说,修炼内容和服务的“基本功”是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
短短几次课的体验课怎么让家长感受到机构的服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课后点评
每堂课结束以后,对孩子当天课堂的的表现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包括纪律、学习状态、教学成果。这样会让家长更加清楚自己孩子在机构内的学习状况,也突显出机构对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
这样有一个好处,教师或者家长发现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异样,或者学习进步缓慢,双方可以进行及时沟通,有效解决问题,也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家长满意度,从而为之后的转介绍打下基础。
课后作业
在每次体验课时期间,这家机构还会通过云学辅发布打卡活动,要求学员每次上完课之后都可以把本次课的作品上传。
作品提交后不仅可以得到老师专业的点评,同时云学辅还支持学员之间打卡内容互相可见,从而提高孩子的活动参与度。此外暑期招生在即,新开业的教培机构,如何快速完成招生计划?,云学辅的公开分享功能也能通过学员分享为机构带来一批新的精准流量。
这样需要家长帮助上传打卡的方式,也是间接地向家长抛回一个寻求反馈的行为,很多家长也就会因作业而与机构产生二次接触,能极大地提高体验课的转化率。
打卡任务全部完成可以领到的礼品,也是促进家长和学员再次到校店的“诱饵”,进一步提升体验课转化率。
就这样,因为机构的课程够优质、服务体验好,只要参与了体验课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这家机构的老师负责、认真,很乐意为其宣传,积累了好口碑。
当然,要真正做好招生转化,肯定不是这么简单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做好招生转化需要多方的支持与保障,方法很多,方式也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机构以及目标用户的方式,然后大家一起努力去实施、去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