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信息学竞赛一般分为“非主线选手”和“主线选手”两个阶段。对于“非主线选手”,参与的多是一些非主流信息学赛事(区赛,市赛或机构举办的赛事或JSPB组C组竞赛。对于“主线选手”,参加的则是JSP提高组——省选——NOI——WC——CTSC——IOI这条竞赛主线。
1.非主线选手
非主线选手一般是小学生或初中低年级学生。对于这些选手来说,学校课程比较简单,学习任务比较轻松。他们学习信竞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培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参加竞赛所获成绩与挂钩,争取一个好的条件。所以这一阶段只要是四年级以上,有足够的时间接触计算机的小朋友都可以学习信息学。在学习信息学过程中能有浓厚的兴趣,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在学完基础以后可以转为主线选手。
2.主线选手
对于“主线选手”,参赛路径就比较清晰了,只要按照"JSP提高组——省选——NOI——WC——CTSC——IOI“打怪升级”即可。主要目的是学一种技能,竞赛获奖,助力。主线选手主要是初中二年级以上的选手(个别天才型的低年级选手)。这个阶段学生文化课课程难度加大,课程负担较重,又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选择信息学竞赛确实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初一到高一前的暑假,都可以开始信息学竞赛的学习。当然是越早开始越好,但也有不少高一前的暑假开始学习,高二进集训队,较后保送清北的。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学习信息学竞赛的速度会相对来说快一点,只要付出努力一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于这一阶段,什么样的孩子比较合适呢?
1.孩子的内在条件
是兴趣。兴趣是较好的老师。竞赛题的难度远远超过文化课,如果没有兴趣支撑,那么不仅学起来痛苦,学习效率事倍功半,也很难走得远。
第二是学有余力。竞赛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信息学竞赛是考验智商的学术活动,对参与者的聪明才智有较高的要求。和中高考这种应试为主的考试不一样,信息学竞赛知识面广,难度大,需要灵感,不是光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努力是必须的)。如果你能够自如地应对大多数课内课程,并能够在课上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那么你同样可以在信息学竞赛过程中应对自如。即使有些偏科,也问题不大。但是对数学和英语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良好数学基础有助于信息学竞赛学习,信息学竞赛拼到后面主要是拼数学。而且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去阅读国外的题目,参加一些国外的网络竞赛。虽然竞赛可能获得自招优惠,但是如果你的文化课成绩达不到自招门槛,那优惠条件也是一张废纸。
第三是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心。竞赛是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一群牛娃在一起较量,会经历各种挫折和打击,只有被挫折和打击干锤百练还能站起来的孩子才能笑傲江湖。题目的难度和对手的强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如果没有我不杀敌谁能杀敌,舍我其谁的自信心。也走不了多远。当然学习竞赛的过程和培训的重点也是培养孩子这个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心。
2、良好的外部条件
是有足够的时间使用电脑。信息学竞赛是三分学,七分练。每周都需要7到1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和练习。寒暑假需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竞赛的学习和训练上。信息学竞赛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不高,现在大部分家里都有电脑。但是有些住校而学校又不能提供机房的孩子,成绩很难提高。
第二是资金支持。竞赛过程需要一定量的外培,需要到很多地方去交流比赛。这些都需要花钱。
第三是家长和学校支持。信息学竞赛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练习,比赛还需要停课集训调整状态,这都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支持。有些家长只希望孩子上课,却不希望孩子花费时间在电脑上练习,这是不可能出成绩的。在练习时家长也需要成为监督者,确保孩子上机时间是用于练习而不是游戏。对于低年级小孩,较好的办法是把电脑放在客厅,进行无形监督。有条件的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寻找同伴,让同学一起交流,让学得好的孩子带著你的孩子一起飞。较好是能帮助孩子进入靠谱的培训机构,进入有训练竞赛的学校。
总之,选择信息学竟主要是看你的目标。如果只是想参加NOIP竞赛,获得省一,那从高一开始也不晚,如果是想走得更远,进入省队,参加NO|竞赛,还是越早越好。一般从小学开始的,坚持到高中,还没有拿不到省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