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口才语言艺术学校是一所全方位、深层次拓展汉语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专业培训机构。已发展成为集幼儿口才、少儿口才、少年口才、艺术类高考及成人口才研究、开发、培训为一体的具有当代较新教育理念和特色教育机构。
世界上好演说千千万万,各有各的不同,但好演说的规律却是相似的。它们基本遵循了以下法则:
富有悬念的过程
并不是只有小说或电影才需要悬念,在演说中,悬念可以让听众尽快进入演说者的主题框架,突出曲折美。在毕淑敏的演说《每个人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中有如下内容:
,美国原副总统戈尔夫妇得到了一只狗,不禁喜出望外,便来到一个驯狗师家,想请他训练一下这只狗。驯狗师问道:“我想知道,这只狗的目标是什么?”戈尔一听,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于是,幽默地回答道:“也许它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一只狗,而不是猫之类的吧。”驯狗师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说:“对不起,我不能帮一只没有目标的狗进行训练。”于是,戈尔夫妇只好带着他们的小狗悻悻而归。
整个下午,戈尔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怎么也想不出这条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于是,他来到小花园里透透气,正好看见自己的四个孩子在一起嬉戏打闹,玩得很快乐。突然,他灵光一闪,觉得狗的目标有了!于是,戈尔再一次把狗送到朋友那里,驯狗师马上就对这只狗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久,一条训练有素的狗出现在戈尔家,它不光成了孩子们较忠实的玩伴和朋友,晚上还肩负起了看家护院的职责——这就是戈尔为自己的狗确定的目标。瞧,狗有了目标后才能成为一只好狗,人自然就更不用说了。人活一辈子,不能没有目标,特别是年轻时,订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是头等大事。
对演说而言,所谓悬念,是指演说过程中能够引起听众强烈关注和急切期待的疑点。这里,毕淑敏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驯狗特的提问究竟是什么意图?戈尔被拒绝之后又会怎么办?他能为自己的狗确定目标吗?驯狗师到底会不会对他的狗进行专门训练?而他为狗的确定的目标又是什么?正是这些富有情节性和吸引力的悬念,使整个叙事显得波澜起伏,让人觉得曲折有趣。
所以,高明的演说者往往善于在叙事中设置悬念,以激发听众对事情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强烈的关注兴趣和探求热情。
打动人心的故事
好的演说离不开精彩的叙事,只有我们用心去构思、去设计,讲求情节性、注重形象化、突出真切感,才能让演说的叙事曲折感人,娓娓动听,启迪人心,给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那天,当我们走进一户人家采访时,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屋里煮着一锅黑糊糊的野菜。野莱煮开后,她就往里面洒了一把玉米面。我们都以为那是猪食。可过了一会儿,老妈妈端起了那碗黑糊糊的东西吃起来一一这就是她家的饭。屋内四周一打量,她家所有的东西也就值几十块钱。我们的摄像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拿出一百块钱递她,说:“您拿这钱去买点小猪来养,也许能帮点忙。”听县长说,在整个山沟里都破不开这一百块钱。哪知,老妈妈竟激动地抱住摄影师说:“你是我的儿子!”当时我很难过,不仅是因为我眼前看到的赤裸裸的贫困,还是为老妈妈说的这句话。我们做什么了?人家叫我们儿子,把我们看作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个意外,是在我们看到一群孩子的时候。当我们把文具拿出来时,发现他们都不认识文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法上学。我们拿出一些铅笔,他们很陌生,我们拿出有香味的橡皮时,他们误以为那是糖。较让我难过的是,那些孩子都没有表情。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孩子我都见过,我也能预想到,可是,当看到孩子都没了表情的时候,那种难受是心底里头的。
以上这一段来自敬一丹的演说《传播有价值的声音》,她通过对细节的真实刻画反映了山区衣村的闭塞与落后,听众能够从这个故事的细节里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也能感受到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民生意识,既切合主题,又感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