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招生难的问题仍然是其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代理招生是中职院校常用的招收方式之一。虽然在实际使用中带来了一些成果,但部分代理招生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注重经济效益,导致招生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代理招生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问题反思与纠正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代理招生模式;问题反思;修正策略
职业院校是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他们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条件的各种限制的影响下,他们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每个办学环节都无法与普通中学相比,尤其是招生环节。 代理招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生中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的压力,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纠正,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中等职业院校。
一、中职代理招生模式概述
中学代理招生模式主要是指中等职业院校自身招生负担过重,招聘外部人员分担压力,将不同地区的招生工作划分为不同的off -代理招生人员,请他们负责宣传学校,为学校的招生模式招收尽可能多的学生。虽然这些代理招生人员的职责范围与招生不同,但他们通常拥有强大的人脉网络,可以获得大量学生。招收学生后等中职报名交费后,会从学校获得一定的报酬。
在当前形势下,学历成为影响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1]。因此,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普通的教育而不是进入中职,这使得从中职获得生源变得更加困难。另外,学校教职工精力不足,加上代理招生人人脉的,所以很多中职院校选择通过中职代理招生模式获取学生。但由于该地区学校监管不严等原因,该模式的应用存在着层出不穷的问题。
二、中职代理招生模式问题反思
(一)中职代理招生员工资质参差不齐
在中等职业代理招生模式下,很多中等职业院校未能建立完善的招生机制。代理商的招聘比较随意,资质审核不严格。他们甚至不经审查就决定聘用,以及他们的学历、专业精神、工作能力等,这为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提供了机会。 代理招生的资质参差不齐。
同时,在人员培训方面,虽然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在招生工作正式启动前都会进行代理招生人培训,但由于时间限制,缺乏完善培训机制培训通常不超过半个月,培训内容复杂单一,包括目前教育教资源、学校优势、未来发展前景等招生代理人在短时间内完全记住这些信息难度更大。另外培训并没有对招生代理人的招生方式等进行指导和规范,而是在招生的过程中强调个人经济利益,采取欺骗手段招收学生,对待学生以及家长的虚假承诺,严重损害了中职学校的形象。
(二)中财银校学校际学校时题增加
招生中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不仅包括普通中学,还包括其他中等职业院校[2]。中等职业院校为了获得更多的学生,只能多招代理招生人员来缓解招生的压力,招生成本大大增加。 代理招生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多是被更高的经济利益所吸引。所以,在招生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招生力量强代理招生人希望学校能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奖励,为了避免学生流失,学校只能不断增加薪酬水平,这无疑给学校增加了更高的成本。
三、中职代理招生模式矫正策略
(一)提升中职学生的吸引力
目前,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和教育资金,提升中等职业院校教学水平,优化教育条件。但是,这些资金目前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一些道德素质欠缺的代理招生人员手中,影响了中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强招生工作标准,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监督教育基金的应用,并要求其用资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购置教学设备、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在中等职业院校条件不断完善方面利用代理招生_中等职业学校代理招生模式的问题反思与纠正策略,将吸引更多学生报名报名。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应主动增加吸引力。加强与企业和下级学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观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从学生和家长那里获取建议,并根据您的条件 调整课程计划。为中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和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增强学校教育教务实力。
(二)建立完善的招聘和培训机制
职业院校在采用招生代理模式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代理招聘和培训机制。在招聘过程中,严格审查代理人资格,对其学历、证件真实性、品格等进行详细审查和调查,建立考核制度。只有代理招生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录用。同时,对于培训,学校要提前招聘时间,延长培训时间。 培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各种资源,还要帮助代理招生人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3]。整理其学习国家和学校发展事业的各种政策文件,让招生人员向家长和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的真实情况。 招生目标不再局限于普通全日制学生,扩大招生范围。
四、
招生work 是中等职业院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生源难的现状,不少中职院校选择采用代理招生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学校形象。这方面有一定影响,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学校自身吸引力,吸引更多学生到学习。
参考文献:
[1] 闫志立,邵慧婷。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吸引力减弱趋势的市场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7 (19): 5-10.
[2] 闫至立,宋晓欣,柳岩。我国中职毕业生市场供需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2 (24): 45-49.
[3]曾繁翔.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管理突破中职瓶颈招生—中职招生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业教育, 2013, 3 (3): 90-92.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