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派
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他的代表作品为《潇湘水云》。经刘志方授与毛敏仲和徐天民。毛、徐两人在杨瓒的主持下编纂《紫霞洞琴谱》。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始人:郭沔(楚望)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琴述》、《霞外琴谱》、《琴学名言》、《梅雪窝删润琴谱》、《梧岗琴谱》、《杏庄太音续谱》等。
二、虞山派
明代琴派。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或“琴川派”。“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陈爱桐即其中之一。传至严徵,结“琴川琴社”,传谱辑为《松弦馆琴谱》。陈爱桐的另一再传弟子徐上瀛在严氏的基础上加以丰富,添加了快速的《潇湘水云》等曲目,辑有《大还阁琴谱》,并著《溪山琴况》。虞山派在琴界威望很高,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今虞琴社”就是纪念该派而命名的。
派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始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等。
三、金陵派
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官,是建立在金陵长期的古琴文化基础上的一支独特古琴派别,在演奏技法上具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的特点,尽显皇家风范。
形成时期:明末清初。
创始人:待考。
主要风格: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
代表人物:夏一峰、刘正春、桂世民
代表琴曲:《良宵引》《关山月》《渔樵问答》等。
四、广陵派
清代著名琴派。江苏扬州古称广陵,以此地为中心形成的琴派为广陵派。最初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子二子继承家学,晋京献艺,一时争传“江南二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本派最早谱集。继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谱集。此后,名手荟萃扬州,吴虹又在此基础上编纂《自远堂琴谱》,也是很有影响的琴谱。太平天国以后,该派还陆续出版了《蕉庵琴谱》等,其影响一直及于当代。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梅曰强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等。
五、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与古斋琴谱》、《琴学入门》等。
六、泛川派
又称蜀山古琴派,简称蜀派。蜀山派(川派)源远流长,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汉代蜀山琴派名家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等。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张孔山、杨紫东、李子昭、吴浸阳、龙琴舫等人。《天闻阁琴谱》和《沙堰琴编》收有川派作品,其中以《流水》和《醉渔唱晚》等曲最为流行。我国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顾梅羹,以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古琴艺术之发掘、整理、研究、演奏诸多方面的工作成绩卓著。将减字谱翻译成简谱配在减字谱下,又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琴学备要》一书的修改整理工作。据悉,为保护蜀山派(川派)古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将建立蜀山派(川派)古琴基地,专门展示蜀山派(川派)古琴、培养古琴人才。
派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张孔山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等。
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百瓶斋琴谱》等。
七、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李浴星等。
代表琴曲:《流水》、《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八、诸城派
近代琴派。山东诸诚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另有王冷泉和他的学生王宾鲁以金陵派为基础。两者汇流,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辑有:《桐荫山馆琴谱》、《梅庵琴谱》。代表曲目《长门怨》、《关山月》都是现代流行琴曲。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琴谱正律》等。
九、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梅庵琴谱》等。
十、岭南派
广东琴派。源于道光年间的黄景星。他继承先人的《古冈遗谱》,又向香山何洛书学会十余曲。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近人郑健侯传其学。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等。
十一、闽派:
近代琴派。祝凤喈为代表。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张鹤,编有《琴学入门》,陈世骥,编有《琴学初津》。
十二、终南派:
源于西周,成于两晋,盛于隋唐。从周文王到汉武帝,从马融、文姬到隋文帝,从徐时琪《绿绮新声》王元伯《琴学练要》、徐胪先《绿绮清韵》、到一如行者《琴医坣终南雅韵》。
古琴流派是怎么形成的呢?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琴派的形成,可总结为三个主要因素即:地域影响、师承影响、传谱不同。
所谓地域影响,是指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如广陵派、诸城派、燕山派、蜀山派、岭南派等皆与地域有关。
所谓师承影响,是指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大众的仰慕,以致琴人相继随之学习。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最终形成琴派。
所谓传谱不同,是指随着琴谱的普及,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谱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汉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有名家司马相如、杨雄、诸葛亮、姜维等人。晋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者为嵇康。
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如隋唐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北宋时,亦有京师、两浙、江西等流派,并有著录评价说:“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到了明朝,江、浙、闽派也有很大影响。如明朝刘珠所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现代,相继又出现了“虞山”、“广陵”、“浦城”、“燕山”、“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著名琴派。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同一地区的琴人,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都是著名的琴派。吴越地区先后还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岭南派、燕山派、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