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戴微在沙龙音乐会上弹奏古琴。
“一半人想专心搞专业,一半人想把古琴向社会推广,琴社分裂成两派。”2013年,古琴家戴微去美国调研时,在圣地亚哥一家古琴社的见闻至今让她感慨,“古琴面临学术、市场的矛盾,不止在中国。”近日,戴微举办“古琴雅集——春晓微吟”沙龙音乐会,现场人头攒动,“没想到那么多人对古琴感兴趣。”
古琴入门易精进难
受到身为洞箫演奏家的父亲戴树红影响,戴微从小学琴,先后师从龚一、张子谦、林友仁、吴兆基等名家,“小时候,父亲在家练琴,我站一旁听。父亲觉得我对这个老古董好像很感兴趣,便去找时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员的龚一老师,拜托他收我为徒。”戴微在其太老师、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张子谦家里先后考了两次乐理,才获得龚一首肯,收入门下。
两年后,戴微考取上音附中古琴专业。当时,整个上音只有三个古琴学生。过了十多年,上音古琴学生依旧稀少,“加起来不超过十人。过去的毕业生去乐团或者留校,现在的毕业生都开琴馆。”龚一退休后,上海民乐团没再招收专职古琴演奏员,现任古琴演奏员还兼修唢呐。民乐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琴不太适合乐团合奏,如果音乐会需要大段古琴演奏,我们就找外援。”
外界担忧古琴传人稀少,戴微却有自己的见解:“学古琴的多是半路出家,技巧没那么纯熟,想多招几个,也过不了考官这关。”为什么学古琴的孩子少?戴微认为,古琴并不适合小朋友,他们无法理解曲目深意。数十年操琴,戴微说自己也是直到留校教授中国音乐史,才开始真正领会古琴的奥妙,“古琴入门容易,精进难。”戴微还学过琵琶、中阮、古筝,在她看来,这些乐器比古琴更讲究技巧练习,“古琴很少炫技,好坏只有内行听得出。”
5月2日,在上海音乐厅的“天风微乐”古琴独奏音乐会上,戴微特地选择了一首极为大众化的曲目《平沙落雁》,“我喜欢‘平沙’,它能让我放松。我在旧金山弹这首曲子,竟然睡着了。”
也许过一两个月,兴趣就过去了
“学琴学古琴,开店开会馆,学佛修密宗,喝茶喝普洱。”这几年,古琴成了新四大俗之首。专业琴师少,琴馆却如雨后春笋,甚至一把琴被炒至几万到几十万元。对“古琴热”,戴微表示:“看不懂,不过存在即合理。整个中国音乐中,古琴最有历史。古代,琴不是纯艺术,而是文人日常生活必备。今天人们喜欢古琴,或许想追求古代文人对艺术生活的要求。”
“家里父亲用的琴,是老家邻居的琴。”戴微不想评价时下昂贵的琴价,她只提醒,“自己买的琴没必要那么贵,也许过一两个月,兴趣就过去了。”十年前戴微让学生上网买琴,“练手的琴只有四五百元。现在有人问我,该不该买十多万元的琴。我告诉他,不妨等到听得出琴与琴的声音差异时再买。”
5月将要举行的“天风微乐”音乐会上,古琴、长笛合奏曲《良宵引》、《春晓吟》,让她纠结了许久,“这本来是琴箫合奏曲,现在箫换成长笛,长笛音区和箫很接近。最初古琴、长笛合奏,父亲评价‘像狗叫’。”在戴微看来,长笛与古琴中西合璧,只是一个偶然,她推崇梅兰芳的一句话“移步不换形”。她精挑细选音乐会曲目,期望确保靠音乐本身打动观众,“没有那些自己弹得很尽兴、观众听来只是噼里啪啦乱响的曲子;也没有大曲目,大曲目适合静室慢慢聆听,不适合大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