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谐玉振,钟鼓调管弦。鼓器分八类,乐奏有源源。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而器乐艺术在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当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器乐之美。
在遥远的丝绸之路上,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中也曾演绎着器乐之美。
人们提到敦煌,率先想到的就是敦煌的壁画。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探到那时人们生活的痕迹,其中就包括乐器。
所有带有乐器的敦煌壁画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身材曼妙的神女将琵琶置于脑后,丰腴的双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弹,左跨重心向后提起,右脚翘起,充满无限活力。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
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但反弹琵琶已经是敦煌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事实上,敦煌壁画中共有4000多件乐器图像。琵琶、箜篌、筚篥、胡琴、鼓、琴、筝、瑟……这些图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的敦煌文化艺术精华,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和世界音乐舞蹈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仿制敦煌乐器第一人郑汝中老先生
由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开发”项目在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汝中先生的设计指导下,邀请全国各地的乐器制作大师,将敦煌壁画乐器图形制作成实物,共制作了弹拨、拉弦、打击、吹奏四大类乐器,97种,245件(2套)。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古乐器也得以从壁画中“复活”,走到大众身边。
长柄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排箫
排箫,是中国传统的管乐器,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它由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的吹管组成。吹奏时,气流进入管中,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
花边阮
阮咸,简称阮,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凤首弯琴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现又称为“弯琴”。该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壁画和浮雕上看到它的图样。
木斗竽、木斗笙
竽和笙,古簧管乐器,音色相似,都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竽的形体大而管多,笙的形体更而管少。竽与笙在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直至南北朝、隋唐时期,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一般只用于雅乐,因此在生活中逐渐不再常见。
这些敦煌壁画复原古乐器一经亮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如此,敦煌研究院的画师在这些乐器上精心绘制了乐器出处的壁画图案,使乐器在奏出美妙音乐的同时,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敦煌壁画复原古乐器亮相敦煌文博会
2019年4月,这些乐器中的精品将在宁波文博会上展出,立足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彰显丰富多彩的敦煌文化。展览现场还将进行敦煌壁画复原乐器相关衍生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使观众获得“把展览带回家”的参观体验。
如果你喜爱器乐艺术,又或者想要了解敦煌的历史与文化,那你应该来到宁波文博会,听听这从千年前演奏出的天籁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