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有修身养性,使人心平气和、气质非凡的作用。学琴之初要对古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选琴时才不至于被轻易误导。
古琴的美分为两种,一种是视觉的美,即形制。另一种是听觉的美,即音色。每种古琴的形制和风格都截然不同,音色也有悠长厚实、秀气纯净,甜美宁静和中正平和之分。
初学者往往会因此挑花了眼,在不了解古琴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选琴,但是接触了真正的古琴,感受了好琴的分量、漆面、做工以及音质后,才发现和低劣古琴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选琴是讲究缘分的,外形要选自己喜欢的,音色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定,古琴的样式还是要根据个人对古琴理解而定。
古琴有不同的形制,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蕉叶式、混沌式、落霞式、号钟式等,主要的差别是在琴额、颈部和腰部、尾部的线条造型。其中常见的形制以伏羲式和仲尼式的古琴最多。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伏羲式的颈部有一个弯曲,腰部有两个弯曲,看起来比仲尼式更粗些。而仲尼式古琴的颈部有一个弯曲,腰部是比较直的一个线条,看起来更简洁些。
在工艺、材质都一致的情况下,伏羲式比仲尼式声音要厚重。这主要是由古琴的腹腔面积不同导致的。伏羲式主要保留了唐琴大而浑圆的音质特色,而仲尼式古琴是到了宋代才开始兴盛起来的。宋词婉约,时代风格也整体偏向于清新淡雅,所以仲尼式古琴的音质更细腻纤细,契合宋词的风格。
都说音色决定了古琴的好坏,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音色的好坏呢?
1、木料选材
木材有优良之分,但良材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把好琴一般选择松透,木性已尽,非常稳定的老料。优质老料中存世量较多的就是老杉木。湖南、贵州、四川、福建、江西等地群山环绕,杉树林密。从古至今,当地人建房用料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只有碰到古建民居拆迁改建,才会有拆房老料。
有的琴友所买的琴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琴体会出现变形或开裂的现象。这是因为古琴使用的原木材年份短,偏新料,甚至有的料子还有结疤。因为新料便宜,且容易找寻,所以有的斫琴师为了节约成本就会用普通的材料来制作古琴的面板。这才导致了古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开裂或变形的现象。
2、槽腹结构的合理设计
槽腹结构指的是琴体的共鸣腔结构,是决定古琴音色的灵魂。槽腹结构的大小比例、造型、面板与底板各部分的厚薄尺度、雁足分开的两个共鸣腔的固有频率、相互音程关系等,均对古琴的音量、音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灰胎的配比
灰胎是古琴的血肉,也是古琴制作中重要的一环。灰胎的厚薄一般由鹿角霜颗粒的粗细决定。每层灰胎的厚薄与均匀都将影响琴面的稳定性和琴本身音质的完美度。古琴的琴面木质相对松软,灰胎既能保护琴,又能历经长期的磨损,还兼具传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