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舟舟教育培训网!
舟舟教育培训网

一站式教育培训

招生与学习平台

由来高士爱抚弦--古琴与道略说.pdf

来源:转载  作者:网络   2023-12-18 阅读:197

由来高士爱抚弦———古琴与道略说 籍贯:甘肃天水; 硕士研究生; 单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方向: 先秦哲学、 唯识学、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古琴艺术千百年来和尚、道士、 儒士都爱弹, 是因人们认为她与道相通。 然古代琴论言其与道之关系时多玄然飘渺语焉不详, 今人琴论则多止于审美、 修养等普通文化层面, 本文试图用从儒释道原典中的道论来解释三家高士为何于古琴青瞳独瞩。 关键词: 古琴艺术; 现量;美学 可演自体空性古琴可以通过声音演示出辩证生灭的行下世界与不生不灭的形上世 庄子对此点的论述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古琴演奏思想。果且有成与亏乎哉? 可演“一真法界” 众所周知, 中国文化最高的追求就是 “天人合一”。 天与人之所以 能合一, 实在是因为二者均秉道而生并具有相同的运化法则。 早在先秦 时代, 阴阳等诸家就均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的心理生理密切相通。 而这些道理都为现代科学所逐渐证明。 枟乐记枠 上说: 奋至德之光, 动四气之和, 以著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 广大象 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 五色成文而不乱, 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 终始相生, 倡和清浊, 耳目聪明,血气和平,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

五音是可以用来表征大自然时空变化的规律的。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认为 五音健运, 太少相生。 如此则阴生于阳, 阳生于阴, 而不断地变化发展。 另外, 五音与人的心理生理也有对应关系。 枟黄帝内经 素问 枟黄帝内经素问 金匮真言论枠 把五音阶中宫、 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详细地提 五音也通于人类社会。枟乐记枠 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谓之慢。如此, 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五行并不是五种特定的物质,而是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性质, 是指物质中坚固性能者,凡是坚固、 凝固的都是金, 它具有 清洁、 肃杀、 收敛的作用;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 不息的作用,具有滋润、 向下运行的特征; 温热、升腾的特性; 代表了地球本身,具有承载、 万物的作用。这五种性质相生相克, 形成了大千世界。 人们掌握了此法 可以通过了解一个小系统而旁通一个大系统,也可以通过调整一种 因素而在纵向横向上调和整个系统。 这与 枟华严经枠 体用不二、 互相融 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的理趣是多么相似! 所以, 小小一张素琴, 枟楞严经枠中释迦牟尼佛认为从耳朵能听的 最具有普适性。

琴之所以在修道方面优于棋书画等艺术, 理由在 的一些特殊优势。听闻的能力不受方向的约束。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听闻的能力不易受障碍的阻隔。隔垣听音响, 遐弥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听闻的能力恒常不灭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听闻的能力不易受思维的影响。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维, 身心不能及。 从古琴音质的角度古琴艺术的一些特质, 很容易将人带入 古琴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 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朴直浑厚、明净透彻, 按音精明幽微、 富于变化, 泛音轻灵清越、 玲珑 剔透。 这些都和现量的状态很相应, 故可超越言相, 迅速地唤起现量。 枟新论枠中这样概括古琴音色: 八音之中, 而琴为之首。琴之言禁也, 君子守以自禁 所幸的是世上还有古琴为我们开了一扇窄门,我们可以通过琴音体会 的性状。老子这样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枟中庸枠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毛犹有伦。‘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 皎然清净,譬如琉璃, 内悬明月。 正因为琴音可以引现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 所以可以借琴修道。 从古琴曲主题的角度古琴曲绝大多数的主题都是自然与道德。 自然方面的如 枟高山流 枟平沙落雁枠枟潇湘水云枠 枟碧涧流泉枠 枟梅花三弄枠 道德方面的如 枟水仙操枠枟古风操枠 枟古风操枠等等。 这些主题都是在寓教于乐中使人与自然与纯粹 的善合一, 古琴可借以修道, 一部分理由在此。 从古琴演奏原则的角度虚静是贯穿整个演奏过程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 掣琴在前。 身须端直。 安定 神气。 精心绝虑。 情意专注。 指不虚下。 弦不错鸣。 不视右手。 前面已经论述过,静定是修道贯彻始终的方法与目的, 所以鼓琴的 过程就是在静定, 就是在修道。 古琴弹奏原则特别强调对 篇中有度,句中有候, 字中有肯, 音理甚微。 若紊而无序, 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 务令宛转成韵, 惟知忙忙连下,迨欲放慢, 则竟索然 无味矣。 深于气候, 在笔者看来,可统用中国道论非常关键的一个概 来概括。在中国道论中, 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 都是成功的关键。

出世间法的 有关,此处不 详论。 我们仅就广义的 稍作论述。枟易经 系辞枠 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作为动态的结构,任何微妙的 变化都会引起音乐意义的根本变化。” 的定义是:在洞悉 全部规律后, 与动态中的关键点的冥合。 是那么样的稍纵即逝,又是那么样的无法重复, 它的道理是那么样的精微复杂, 但它对全盘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要强调的是, 中国道论把握 的方法论不是靠思辨,而是 这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特优之处。 无为也,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 从容中道,圣人也。 二者在方法论上是如此一致,道家呢? 试看庄子 “庖丁解牛” 的故事: 庖丁释刀对曰: 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 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 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 视为 行为迟。动刀甚微,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容中道”,这不正是 “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可见,整个的 鼓琴过程, 然后定慧等持。

若能定慧等持, 在行为上必然表现为 故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 情到而不自扰, 意到而不自浓。 这种演奏时的要求与境界和儒释道诸家起用时的要求与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这既是功夫论, 又是境界论。 如法融禅师说: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无。 又如憨山大师说: 六识本是妙观察智, 于应境之时, 若以功自居, 若不居功,则日用应缘, 统一妙观察智矣。 又如枟易经 系辞枠 所以鼓琴的整个过程就是在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在转八 识成四智, 就是在修华严法界观。 以上三种演奏原则的终极目的是达到 “致和”。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 理一身之性情, 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 其所首重者, 视为音乐的最伟大的作用与最终极的目的:是故先王本之情性, 稽之度数, 制之礼义, 合生气之和, 道五常之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 省其文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 皆形见于乐。 故曰: 乐观其深矣。 这和三家所追求的大通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以上的四个演奏原则是一而四、 其方法与追求的境界和道论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说: 古琴可以用来修道。 古琴曲可以储存上古圣贤对道的体认,而使千百年后的习听者若合 试看枟韩诗外传枠 枟史记枠中亦有相同记载) 中的记载: 孔子学鼓琴於师襄子而不进。 师襄子曰 ‘夫子可以进矣。’ 孔子曰: ‘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由来高士爱抚弦--古琴与道略说.pdf】的信息/图片/参数等由的会员【 】提供,由舟舟教育培训网会员【 】自行对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由来高士爱抚弦--古琴与道略说.pdf】有关的信息/图片/价格等及提供 【由来高士爱抚弦--古琴与道略说.pdf】的商家公司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致电15932669617,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舟舟教育培训网的关注与支持!

官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