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家校共育的理念,即学校和家庭通过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
为什么需要家校共育?
1. 学生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比在学校中多得多,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
2.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中两个最主要、最紧密联系的环境。如果两者能够协同合作,将会更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3.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孩子方面各有所长。而通过合作,可以让双方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如何实现家校共育?
1.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与家长沟通机制。包括定期开展家长会议、与家长进行电话或短信沟通、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家长指南等。
2. 学校应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例如,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参加课外活动、与老师探讨孩子的学习情况等。
3. 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困难,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家校共育的优势
1. 促进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识。
2. 家庭和学校双方互相借鉴,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3.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对孩子全面管教的态势,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总结
教育部提倡家校共育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只有家庭和学校真正实现合作与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家校共育理念,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