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感统失调训练机构排名推荐,汇杰教育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2-13岁儿童感统训练、专注力提升、儿童心理与语言逻辑,针对孩子感统训练,汇杰潜能教育全新HJ4.0训练体系,定向+定位+针对性干预方案,针对性更强、划分更细、问题改善更好。
孩子生活中的10个“怪”行为可能是感统失调在作祟
01、逃避运动活动
如果孩子害怕攀爬游乐场所里的设施,讨厌吵闹的游戏,害怕荡秋千,那么他们很可能是在通过逃避前庭和本体觉的输入,来掌握身体的平衡并增加身体的意识。
02、尝或者闻到食物就想吐
这种情况不一定都是感觉统合的问题,但若每次品尝甚至闻到食物就作呕想吐,很可能是因为口腔系统负担,过于敏感。
03、经常踮脚尖走路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踮脚走路很可爱,但是孩子踮脚尖走路经常是因为他们对脚部接触地面的感觉过于敏感,所以宁愿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
有些时候,他们喜欢踮脚尖走路时增加的对脚踝骨的压力,也就是增加的本体觉的反馈。
04、笨手笨脚
有些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跌倒,总是磕磕碰碰,这可能会由很多原因导致。一个zui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孩子的本体觉和前庭觉系统出了障碍。
05、逃避聚会或者干脆躲起来
有些孩子不愿意参加聚会或者去其他公共场所,甚至噪音、灯光、不小心碰到他们的人都很排斥……
孩子之所以有这些排斥反应,是由于感官处理信息时遇到困难,从而使孩子触觉过于敏感,这一切可能对他们来说都太过刺激。声、光和不可预料的触摸对他们来说就是“痛苦”,于是一个聚会变成了一场折磨。
06、喜欢穿多层或者紧身的衣服
有些孩子喜欢穿好几层衣服,或者穿很紧身的衣服,因为这样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本体觉输入。家长可能不太理解,但是这种感觉能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并集中注意力。
07、闹腾的孩子
孩子过于活跃,总是蹦蹦跳跳,有很多原因。通过不停地跑、跳、爬高、推挤和大吵大闹的游戏,孩子们其实上是在寻求本体觉或者前庭觉的输入。
由于家长忽视了他们的需要,这些孩子经常被称做“坏孩子”、“野孩子”,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满足自己感统方面的需要。
08、喜欢看色彩明亮的电视节目
我知道很多孩子都喜欢看这一类的节目,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想看快节奏、色彩明亮的节目,那可能在暗示他们需要更多的视觉刺激。
如果是这样,您的孩子可能还喜欢看灯光,喜欢读色彩鲜艳或反差强烈的书。
09、没人招惹就咬人,咬玩具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没缘由地咬人或者玩具,他很可能是在寻求强烈的本体觉的输入。
10、听而不“闻”
有些孩子当别人跟他讲话或者给他指令的时候,孩子或表现为没听见,或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指令。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不理我们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得过于频繁,那是因为孩子的听觉系统无法很好地加工和处理所听到的信息。
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或自行改善,童年的不足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短板。在12岁以前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很难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