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也称为感觉统合障碍,是指神经系统对于身体的感觉信息处理不协调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感统失调表现在几岁?
感统失调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通常会在儿童时期被发现。一些研究表明,约有5%到16%的儿童可能患有这种疾病,而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上。
幼儿园阶段(3-5岁)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大量新事物,并且需要适应学校环境和规则。如果他们患有感统失调,则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不喜欢玩泥巴、沙子或者其它黏性物质
- 对于强光、强声音或者强气味敏感
- 无法坐稳或者站稳,常常跌倒或者碰撞周围物品
- 不能正确使用剪刀、铅笔、筷子等工具
- 难以理解和执行指示,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明白
小学阶段(6-12岁)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果他们患有感统失调,则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写字或者画画时,手部协调不好或者无法控制笔画的大小和方向
- 不能正确地使用尺子、计算器等工具,并且对于数字很敏感
- 不能快速地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例如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座位等等,经常遗失物品
- 不能快速地做决定,并且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格
- 不能按照规则玩游戏,常常被其他孩子排斥或者误解
中学阶段(13-18岁)
在中学阶段,孩子们开始面临更加挑战性的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如果他们患有感统失调,则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读写困难,包括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写作技巧不佳等
- 不能有效地组织时间和任务,经常忘记课程表、考试日期和完成作业的截止日期
- 不能处理社交关系,包括难以理解他人情感、缺乏同理心等等
- 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例如紧张、不安、失眠等等
- 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例如沮丧、自责、失去兴趣等等
结论
感统失调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神经系统障碍。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上述表现,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和治疗师,并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便尽早纠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