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觉统合是什么?
感觉统合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博士艾尔丝于1969年提出的。所谓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
二、那么感觉统合失调是什么意思呢?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对于有大多数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其原因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环境的影响:①早产或剖腹产;②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③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④缺少同伴群体;⑤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⑥过早进行认知教育;⑦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等。
感觉统合不良和失调主要表现为:
①容易分心;②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③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④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⑤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⑥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⑦动作笨拙,粗心;⑧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⑨注意转移困难;⑩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的原因。如“他固执,懒惰”,或“他不愿做”,或“她被宠坏了,怕羞,娇气”。
三、家长们应该何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呢?
感统失调的孩子一般会有什么症状呢?
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方法非常简单。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与本体觉七大感官。
1、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时候常出现跳行,多字少字,颠倒顺序,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有的甚至不愿意认字,计算时候常把结果写颠倒,题目阅读书写错误,在生活中经常丢三落四;时间长了,必然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产生自卑,厌学情绪。导致旷课逃学。
2、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把老师,家长的话充耳不闻,同时这样的儿童由于注意力不够,进而记忆力也减弱。不喜欢和别人说话,认为听别人说话是与自己无关的。
3、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触摸非常敏感,总是担惊受怕的样子,不合群,孤僻,表现出不安,缺乏自信,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抵触和外人沟通,甚至怕理发,洗澡等等日常生活的活动。挑食厌食,拒绝改变环境,害怕陌生环境。咬手指,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脾气暴躁,不喜欢他人触摸,反应能力快。
4、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做事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将鞋穿反,晕车,没方向感。在游戏中也无法控制方向。距离观测不准,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情协调能力差,对事物兴趣总是逐渐减少。
5、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肢体不协调,多数不会跳绳,跑步跳跃动作不协调,容易受挫,笨手笨脚,甚至口吃。有些孩子甚至表现为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极差。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务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精细动作不会做,或做不好,比如系鞋带扣扣子,用筷子,手工能力差。由于孩子总是顾忌身体如何行动,手脚不灵活,因此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就会表现出自卑。
6、前庭统合失调,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比一般孩子更能给家长老师添麻烦。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如此这般的学生一旦幼升小,会是困难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