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与韵律感
节奏感与韵律感是孩子通过活动培养起来的对时间快慢的感觉。它们对孩子发展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都有影响。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训练是可以帮助孩子动作更敏捷、更周密、尤其是节奏感,它对孩子日后的语言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拍球、跳蹦床、跳绳、拍节奏等训练,都可以起到相应的锻炼目的。
节奏感与韵律感差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
1.运动时身体协调性差,动作不合拍。
2.做作业不够细心,爱出一些小错,不是字少写一个笔画,就是数字漏写一个零。
3.对音乐节奏不敏感,唱歌时容易跑调。
4.不能控制动作的快慢和缓争,显得毛手毛脚,行为和情绪容易冲动。
5.不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的事情,一件事情常常没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情。
家长对孩子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训练应注意:
1.要培养、发展、增强孩子的节奏感离不开身体的动作,韵律活动是增强节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开始练习时,可以让孩子面对面地坐在教师或父母的腿上,由教师或父母边朗读儿歌,边持续而规律地上下(或前后)摇动幼儿的身体,使孩子们感受持续稳定的律动。
3.
进一步练习时,让孩子边朗读儿歌,边伴随拍手、拍腿、踏脚、依次传球、轻击打击乐器等动作,还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设计相关的动作。
4.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节奏感十分必要。拍节奏是儿童节奏入门训练较常见的、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方法。
5.
进行节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拍节奏不仅要使孩子动作协调,合拍、整齐,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他们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家长要有始有终,有耐心。节奏感差,容易影响孩子的娱乐与交往,而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持之以恒。